逾5歲還尿床 中藥+雷射針灸改善

中醫師莊照宇說,桂圓、山藥、蓮子、茯神等煮成「四味豬肚湯」可溫腎健脾,調理頻尿。(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小朋友從依賴尿布到學會如廁,是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奇美中醫部醫師莊照宇說,這段期間由於小朋友神經及泌尿系統仍在發育,對小便控制不佳,難免有尿床問題,可是一旦頻率太多,不只爸媽來不及洗被單,也可能造成小孩信心打擊。

莊照宇表示,小朋友大概3-4歲才能逐漸控制排尿,此時仍有30%會尿床,因此家長不需要急著訓練特別小(<3歲)的孩子如廁,太急可能適得其反。如果到了5歲以上仍會尿床,可來給醫師評估,臨床比例其實不小(16%),甚至有15歲以上還在尿床的,且男生的比例比女孩多。

評估小朋友夜間尿床,首先要排除泌尿道感染、腎泌尿系統病變、尿崩症、糖尿病等非一般因素。家長可初步詢問小孩幾個問題,包括:1.小便會不會灼熱痛;2.小便使不上力,尿不太出來;3.原本多年沒尿床,但突然又發生;4.一直想喝水,口渴、尿很多等,這些情況要特別注意。

他說,小孩尿床問題有8成屬於神經泌尿功能尚未成熟,利用中藥治療與無痛雷射針灸,可達緩解效果。若合併小便量多清澈、疲倦懶言、性格退縮、注意力或記憶較差,甚至整體發展較慢者,此為中醫脾腎虛寒類型,可選擇桂圓、山藥、蓮子、茯神等,搭配豬肚,煮成「四味豬肚湯」溫腎健脾,調理頻尿。穴位則常搭配調腎的「氣海、關元」,家長可用掌根幫小朋友揉按推拿,也可選擇無痛安全雷射針灸治療,以低能量雷射刺激穴道,適合怕痛的小朋友。

莊照宇提醒,尿床小孩若長期被責罵或受異樣眼光,易有心理壓力,既不利改善尿床,也可能衍生情緒障礙、衝動行為,影響課業或人際互動表現。建議家長扮演陪伴的角色,以鼓勵獎賞代替處罰謾罵,培養孩子正向面對挫折的心態,甚至陪孩子一起更換和清洗床單衣褲,也有助建立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