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20日宣布,常用的中藥包括治療皮膚疾病的十味敗毒湯、化痰清熱的膽南星、益氣生津的太子參等10味高貴中藥材,最快明年3月可納入健保給付。
健保會今年9月召開總額協商會議,討論明年中醫部門健保總額時,中醫界主張將每日藥費從35元調高至37元、總調整金額高達6億元,健保署連帶要求將部分民眾常用的高貴中藥納入健保給付,獲得各界共識。
然而,現行健保給付中藥有3大條件,必須是由GMP藥廠生產、由醫師開立處方以及是濃縮的科學中藥,中醫界則反映,很多高貴藥材無法濃縮,因此健保署決議修正相關規定。
健保署指出,未來納入健保給付的有10味高貴中藥、共74張藥品許可證,其中5味是濃縮中藥,包括治療皮膚疾病的十味敗毒湯、治療腹痛疝氣的平肝流氣飲、改善食慾不振及胃弱的香砂養胃湯、治療盜汗貧血的歸耆建中湯、治療經閉腹痛的折衝飲。
另外5味則是非濃縮中藥,包括化痰清熱的膽南星、益氣生津的太子參、活血化瘀的血竭、收斂止血的黑荊芥、收斂止血的地榆炭等。
健保署說,這次納入給付的中藥都可用於常見適應症,但因部分中藥屬於非濃縮中藥,仍得進一步修正「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下月將提到健保共擬會議討論,若過程順利,最快明年3月可望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