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陳舊性髕骨骨折

■吳重達

開刀空檔,醫師到另一房間看年輕主治醫師開膝人工關節置換。現場看刀者不少,氣氛安靜,主刀者有一些冒汗。看起來這刀真的不好開。

70多歲的病人髕骨在約20年前發生粉碎性骨折,骨折癒合不良(Malunion),髕骨形狀已改變,已有嚴重的髕骨─股骨關節炎;股骨─脛骨關節則有中度退化性病變。病人不痛範圍內可行走200~300公尺,上、下樓梯十分吃力,完全無法蹲,關節只能彎到80度左右。

因為病人主訴疼痛最主要是集中在膝關節前方,應當就是髕骨─股骨關節引起的問題占大部分,股骨─脛骨關節症狀反而不是那麼嚴重。做人工關節置換是符合手術適應症;不過,開會討論時大家一致同意,這刀不好開。把人工關節放進去不困難,反而軟組織的攣縮、變形才是影響手術過程的最大阻礙;如何處理、放鬆,髕骨可回到正常位置,還能好好重建、縫合才是成敗關鍵。

困難刀是學習好機會,當然看刀者眾。手術比平常同類手術多花了近1個小時,失血量也較多。術後病人膝關節終於可彎到100度左右,X光看起來結果也不錯。

事後討論時,醫師突然想起,前輩醫師曾提過,針對髕骨嚴重骨折或變形引起髕骨─股骨關節面病變,英國系的醫生是做全髕骨切除(Total Patellectomy),據說止痛效果不錯。另一同事說,他手上有2個來自大英國協的外國病人就做了這種手術;觀察起來病人行動力還不差,還能玩橄欖球。只是,在偏向美系醫學的台灣,這個手術很少聽人提起。

雖然膝關節伸展機轉少了重要的樞紐,肌力應該會受影響;但經過復健,多少可以補到可接受範圍。對上了年紀,因為膝痛而生活範圍、品質大受影響的特殊病人,這個相對簡單、好做的手術,也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即時

小琉球晚間停電 經台電搶修1小時後復電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縣離島小琉球...

唐西奇+厄文轟50分 獨行俠續命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NBA總冠軍賽背水...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