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狂咳5週 揪出會走路的肺炎

1家6口染疫合併感染黴漿菌 喉嚨痛、胸痛、反覆發燒… 醫:死亡率倍增 使用呼吸器風險增近4倍

 

37歲確診尹女狂咳5週,原來是新冠肺炎合併感染黴漿菌,醫師賴永清提醒,新冠肺炎確診後若久咳未癒、持續發燒,應考慮是否合併黴漿菌感染。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7歲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尹姓女子,5月中確診前,就有輕微咳嗽,確診後變得更嚴重,一整天都在咳嗽,甚至引起頭暈頭痛,一度以為是新冠肺炎後遺症,咳了將近5週,到醫院門診抽血檢驗確認是黴漿菌感染,接受3天抗生素治療,咳嗽立即改善。尹女表示,家中除了老公、小孩確診,大哥、大嫂跟姪子一家在6月接連確診,其中姪子年僅1歲半,持續燒燒退退1週,到醫院住進新冠專責病房,依據抽血及X光片報告,才發現原來也是合併黴漿菌感染!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氣喘科主任暨小兒科醫師賴永清指出,黴漿菌號稱「會走路的肺炎」,傳染力極強,因此這一家人都在解隔陰性後抽血檢驗,結果都有黴漿菌感染,治療後,喉嚨痛、胸痛及發燒的症狀陸續改善。

賴永清表示,黴漿菌屬「非典型呼吸道感染」,主要透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大部分感染黴漿菌後,潛伏期約1至4週,症狀常以咳嗽為表現,常見久咳不癒,尤其超過2至3週會合併發燒、喉嚨痛,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一般來說不會嚴重到需要住院,但是根據《Cureus醫學科學雜誌》文獻報告,新冠肺炎合併黴漿菌感染時,死亡率會上升2倍以上、使用呼吸器的機會上升3.91倍及延長住院時間。

尹姓女子的大伯與姪子,都有新冠肺炎合併黴漿菌感染,治療後,喉嚨痛、胸痛及發燒的症狀陸續改善。(記者陳金龍攝)

賴永清說,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黴漿菌,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以夏季、秋季及雨季較多,少數病人也會引起皮膚疹(多型性紅斑)、關節炎、嚴重肺炎、無菌性腦炎或心肌炎。賴永清建議,如果新冠肺炎確診後仍有久咳未癒,持續發燒,或是症狀超過1週都沒有改善,就應該考慮有合併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