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c.c.lemon
今年端午,我在馬祖純樸的北竿鄉,見到那片螢光海。那是媽祖的饋贈,像是將整片銀河揉碎,灑進了那片海。又像是碎鑽隨著海浪的拍打,熠熠生輝。
藍眼淚形成的原因有許多種,而馬祖的藍眼淚是夜光蟲聚集在馬祖的岸邊,因此當夜幕降臨,在一次次浪花與礁岩拍打碰撞下,激起藍色星光點點,隨著潮汐的漲退,繁星璀璨閃爍。
追淚其實不容易,除了地理條件水溫得高於16度、水質要清澈,還需要在無光害的環境,且盡量避免在月圓前後,除此之外還需算準在開始滿潮之間前往,除了以上的前提條件外,若是有幸能瞧見那片傳說中的螢光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在地人都說:「今天看見藍眼淚,明天一定得掉淚。」因為藍眼淚若是要大量形成,需要風的助力擾動,那麼隔天起霧的機率極高,因此今晚見藍眼淚,明早極可能導致船班停駛、航班停飛,因而困在馬祖遙望台灣落淚。
極其幸運的是,我們這趟追淚的行程並不艱辛,十多人沿著岸邊的馬路,耳邊傳來陣陣的浪花聲,感受海風徐徐拂過,除了每數十公尺一座堅守任務散發微光的路燈,最無法融入那漆黑卻又寧靜的岸邊,便是我們這群腳踩著拖鞋、挽起褲腿,人手一機既可當相機又可當手電筒的追淚觀光客。從旅館到海岸邊僅僅十分鐘的路程,人人都藏不住期待與興奮之情,清晨出發,一路顛波坐船來的疲憊早已被拋諸腦後,紛紛在親友耳旁碎語,可就算難掩振奮,卻也被四周幽靜的氣氛影響,不敢大肆喧嘩,就怕自己成了破壞這份寧靜的罪人。
駐足在沙灘上,海水帶來寒意與細沙,與肌膚打過照應後又悄悄退下,讓視線離開手機螢幕,雙目緊閉後再次睜開,習慣了黑夜後便是海闊天空,潮汐之間海浪翻湧,可與白晝所見不同,原以為理所應當的白色浪花,卻透亮著藍光,浪沫星光點點,若隱若現一瞬即逝,霎那間眼眶紅了,聽不見身旁人的驚呼,彷彿只剩下我獨自一人凝視那片螢光海,那是瑰寶、是餽贈、是治癒。
若是在世俗打滾摸爬後,渾身滿是傷痕甚至不再相信美好,那麼來一趟馬祖吧!純樸的慢生活能教會你溫柔的對待自己,虔誠的信仰能釋懷從前的不甘,藍眼淚能告訴你這世間依然存在美好與浪漫;來一趟馬祖吧!讓它治癒你傷痕累累的心靈,拋去世俗的評判與標準,在無人的沙灘上踏出每一步腳印,讓海浪送來馬祖帶給你的掌聲,洗滌往日淤泥後,歸零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