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後 鹿港天后宮獲頒國定古蹟


闊別二十三年,鹿港天后宮重新回到獲認證國家級古蹟,文化部長鄭麗君(左)昨日頒國定古蹟指定證書,由主委張偉東(右)代表接受。(記者何國榮攝)

 記者何國榮/鹿港報導
 終年香火鼎盛的鹿港天后宮,民國八十五年之前被認證為國家級古蹟,因文資法的修正,被改列為縣定三級古蹟,歷經縣府前任、現任團隊的努力,闊別二十三年後,再度獲得中央的肯定,昨天由文化部長鄭麗君抵天后宮頒贈國定古蹟指定證書,主委張偉東代表接受。
 鹿港天后宮主體建築巍峨古色古香之外,雕梁畫棟的木雕、陶雕、彩繪等硬體建設,自日治昭和年間完成之後,至今仍然歷久彌新。在完整紀錄中,看出當初主體建築完成時,記錄著當時各種匠師營造的技術,如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重修天后宮三川殿時,承襲泉州溪底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侄子王樹發執篙,三川殿以凹壽的格局營造出空間的層次美感,而在前步口屋簷下方牌樓面的抖栱,除了有縱橫兩向外,增加斜栱出挑,形成「網狀斗栱」,栱身以如意斗栱造型,完整顯現出溪底派精美的大木結構技巧,因而,成為全台灣閩南式廟宇建設的典範。
 而主體建築的美,還可由清朝同治年間就有三殿式的格局規模,彼此相連,共同圍出中庭、主殿、後殿,界定出後埕空間而相接,呈現出完整的廟宇格局。
 歷年修建過程中,經八郊富紳與耆老策劃,禮聘唐山及地方各種名匠精心製作與彩繪,而有目前極具人文風采與藝術的價值建築主體。認證為國家級古蹟之後,整修時,百分之九十五的經費由國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