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深圳市發改委消息,深圳近年創新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營商環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發展注入活力,所創設的“大灣區組合港”通關模式已覆蓋大灣區近90%城市,今年以來進出口吞吐量超過19萬TEU。
深圳市發改委表示,“大灣區組合港”物流便利化改革啟動兩年來帶來諸多便利,其中水水中轉貨櫃進出口物流整體時長,由五至七天壓縮至兩天,節省貨主報關成本約30%。
近年來,深圳持續創新優化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營商環境,發佈國內首個《基於跨境活動的企業信用報告格式規範》,為不同國家、地區企業信用報告提供轉化支撐和互認依據;揭牌成立深圳資料交易所,實現國內首單場內跨境資料交易;發佈全國首個經國際認證的醫院評審標準,便利高水準醫療機構使用“國產標準”融入國際,推進大灣區及跨境醫療服務規則銜接。
此外,深圳還建立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認可清單制度,持有相關職業資格的國際專業人員在深圳備案登記後即可提供專業服務,目前已有超過500名境外專業人員享受到這份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