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立即開刀?

■吳重達

20歲的青春少年兄正常地步入診間,要求檢查左踝關節─2週前他溜直排輪時扭傷了左踝,急診時照了片子,沒有看到骨折;可是幾天後去該院門診追蹤,醫生加照了2張片子,就要他立即住院開刀。

醫生做了踝關節加壓X光,說脛骨─腓骨聯合韌帶(syndesmosis)斷了,關節鬆動不趕緊手術,日後會提早發生關節炎,會殘廢的。雖然病人被嚇得半死,但神智還算清楚,拜託醫生給他用手機照下片子,推說要先跟父母商量,全身而退。

病人不放心徵詢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醫師問明病史,弄清楚受傷機轉,知道這是足面向內扭傷(Inversion sprain)。踝關節內側承受壓力、外側受到壓力,外側組織脛骨─腓骨聯合韌帶,前距骨-腓骨韌帶與跟骨─腓骨韌帶就發生傷害。

這些皮下韌帶傷害好好做理學檢查就可偵知,受傷韌帶處會出現局部腫與壓痛,嚴重韌帶斷裂還會有淤血現象;抽屜測試(Drawer test)則用來測關節穩定度。病人踝關節完全沒腫沒壓痛感;三個韌帶、尤其是聯合韌帶處都沒壓痛,穩定度都在,最多是個一度拉傷而已。更嚴重傷害的話,病人不會在傷後2週就行動正常,感覺不痛不癢的。

看病人手機內的壓力測試照片,只能說在施加壓力下,關節間隙有些微變大;不過是在正常、可接受範圍內。總合以上,醫師心平氣和地向病人說明他的傷勢與建議治療,當然開刀完全不列入考慮。病人鬆了一口氣,6週後回診,已恢復工作與運動。

醫生的職責是好好弄清楚病人的病情,並加以說明,根據臨床證據、病人需求做治療建議。治療方式的選擇是病人的決定,醫療人員配合該決定給予適當的治療。而不是不給考慮機會,用威權心態要病人服從、配合。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