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辛勤整治,台北市內溝溪的水質究竟如何?台北市大地處表示,不妨讓內溝溪的水生昆蟲來告訴民眾;據調查顯示,像是水蠆、扁蜉蝣、水蜈蚣等,從十來隻到數十隻都有,而其中還有喜歡乾淨水質的石蠅稚蟲和流石蠶,顯見整治後的內溝溪水質已是十分良好。
台北市內湖區的內溝溪生態展示館,位於內溝溪的中游處,鄰近明舉山、康樂山等多條親山步道,近年來因近自然工法整治,使得生態環境保留完整,依山傍水的淺山環境,孕育出豐富的昆蟲、鳥類與原生植物等自然資源,並沿溪營造親水空間,發揮生態保育、教育及遊憩等價值。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今年在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周邊親水步道辦理八場次溪流生態環境教育活動,共計二六八位民眾一同參與,期盼以活潑的互動遊戲、近距離觀察、科學調查等體驗,認識內溝溪古往今來的故事,讓民眾親身感受生態環境的優美,啟發與實踐友善環境的行動。
大地處長池蘭生說,在環境教育課程中,我們採用「生物指標」的方法,簡易判斷水質受到污染的程度,集結本年度參與民眾的水生昆蟲調查結果發現有大約五十隻的蜻蛉目稚蟲(俗稱水蠆),種類包含春蜓、幽蟌、細蟌等、大約廿隻的扁蜉蝣及大約十隻的魚蛉科稚蟲(俗稱水蜈蚣),這些身形嬌小的小精靈喜歡棲息在池塘、沼澤、溪流等水域,如果沒有睜大眼睛仔細尋找,很容易忽略掉這些小小的訪客唷!
另外,也發現石蠅稚蟲和流石蠶的蹤影,這兩種小伙子對污染極為敏感,非常愛乾淨,因此牠們的出現可視為一種水質污染狀況的指標,顯示內溝溪流水質非常良好。
大地處森林遊憩科長林士淵表示,明年度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將會持續推動溪流主題的環境教育課程,與大家相約明年夏天一起下溪體會水流脈動、感受水生昆蟲的生命力,並將回憶與感動,化成日後守護環境的動力,並一同見證內溝溪流珍貴與美好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