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糖尿病 他差點洗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58歲男性幾年前就知有高血糖問題,但即便發展至糖尿病也幾乎不會有太明顯不適症狀,因此未做任何飲食控制或改善方式。近期健康檢查,除了血液檢查結果符合糖尿病症狀外,腎臟功能檢查中的腎絲球濾過率(eGFR)為18 ml/min/1.73m2;若再晚一步才發現,恐將走向洗腎之路。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由於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改變,腎臟健康問題嚴重影響國人健康狀態。據統計,國內2021年10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位居第9名。另外,根據2021年台灣腎病年報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因末期腎臟病而住院之人數高達4萬5千人;且國內每百萬人有超過3,400人接受洗腎,盛行率位居世界第1。

錢政平指出,國人洗腎最大的背後因素,就是來自糖尿病問題。統計顯示,接近一半(46%)的新洗腎患者,是因為「糖尿病控制不佳」造成腎臟不可逆的傷害、導致腎功能衰退,最終走向洗腎人生。

他補充,當eGFR數值界於15~29ml/min/1.73m2,表示腎臟功能已處於重度慢性腎衰竭,其腎臟功能約為正常人的15~30%;若eGFR小於15ml/min/1.73m2,表示腎臟處於末期腎臟病變,其功能僅剩於正常人的15%以下,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必須準備與接受透析治療或是腎臟移植。

糖尿病或腎臟病變往往是悄悄地發生,即便是腎臟已癌化生長出惡性腫瘤,也會因腎臟位處後腹腔深處,不易被發現。錢政平建議,民眾應把握健康飲食、定期檢查並維持正常血糖及血壓狀態、每添攝取足夠的水、戒菸、勿服用來路不明或未經醫師評估開立的藥物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