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六日公布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漲百分之二點零二,續高於百分之二的通膨警戒線,但已是近二年最低水準;主計總處官員指出,輸入性通膨壓力下降,只是民眾較有感的外食費、重要民生物資,漲幅依舊居高。
外界關注國內通膨是否趨緩,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明,五月CPI漲幅收斂涵蓋基期因素,但物價上漲壓力確實有減輕。
曹志弘說明,受到俄烏戰爭爆發、國際原物料大漲等因素影響,去年台灣三月至七月的CPI漲幅衝破百分之三,基期較高;近期蔬菜、水果因天候平穩、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兩大因素使得五月CPI漲勢收斂。
曹志弘補充,蛋類及肉類受飼養成本仍高影響,持續上漲,加上重要民生物資CPI年漲百分之五點八八,雖低於四月的百分之七點三五,仍是偏高水準,使得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依舊深刻。
重要民生物資當中,民眾關注的雞蛋價格因供給回穩,五月漲幅回落至百分之十二點二,不過已連續十九個月雙位數成長。
至於外食費變化,曹志弘認為傳出正面訊號,感覺上漲勢有降一個階,過去外食費月增率平均落在百分之零點一五至百分之零點二區間,今年一月至四月漲勢一度擴大,從百分之零點四九到百分之零點七三不等,五月外食費月增百分之零點三九,較前幾個月顯著下降;如果國際原物料價格平穩,後續廠商調漲家數、漲幅應該都會收斂。
展望物價情勢,曹志弘指出,去年六月CPI漲幅高達百分之三點五九、基期很高,今年六月有端午連假,加上疫後生活回歸常軌,休閒娛樂服務需求升溫,帶動價格上漲,預估六月CPI漲幅會比五月稍微高一點,續處百分之二以上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