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道重現首個示範點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府城古河道福安坑溪目前只在中西區建興國中、台南浸信會段露出,因有民生廢水進入,水質並不乾淨。市府都發局配合「臺南四百」,向中央爭取到水環境改善三千八百萬元經費,希望恢復河川生命力,河道再現風華,再創地方新亮點。
都發局指出,台南近四百年發展,擁有豐富的水環境生活史,包括運河、月津港、竹溪等歷史水域,經過改善,再現水岸風華,再次盤點府城古河道,將隱匿於都市中的無形資產轉化提升為城市觀光亮點。
市府都發局爭取經費改善府城古河道福安坑溪,成為全國第一個跨足水環境的都發單位,並將舉辦參與式設計工作坊,希望在明年讓福安坑溪露明段水質更為乾淨、清澈,且能透過民地、校地等略微退縮,讓河道更為親民。
都發局長徐中強表示,府城城區擁有文元溪、德慶溪、枋溪、福安坑溪等多條古溪流,每條溪都有其重現的適性姿態,並非全面開蓋就好,而歷史水文再現,地方團體已醞釀共識,並推行已久。
都發局舉辦多場討論會、工作坊,收納意見,此次計畫結合文史、學界、NGO團體及市府跨局處意見的整合型提案,日後也將以軟性活動凝聚公民共識和促進居民自主參與,透過共創設計,增進民眾對古河道價值認同感,並期待河道重現。
福安坑溪為清代府城內左分水,保留至今歷時近三百年,現況多處已掩蓋於道路或巷弄下,僅存的露明段,位於建興國中校園內與台南浸信會間,水源穩定,擁有魚類生態,周邊鄰近南美館二館、司法博物館、愛國婦人館等文資,兼具歷史、景觀、生態、觀光、環境教育等多元價值。
都發局強調,福安坑溪成為古河道重現第一個示範點,將是最佳代表,歡迎民眾參與,洽都發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