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系合作 中原大學打造智慧農業

大溪寶穗農場藍姓負責人(中)除了提供溫室環境讓師生實作,並肯定中原大學電子系教授鍾文耀(右)團隊的努力。 (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中興 丘安/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電子系教授鍾文耀運用AI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讓農民可依照不同環境和對象選擇不同的系統做監測,透過電腦或手機就可預估收成時間及作物健康狀態,達到智慧農業的目標。
中原大學的智慧物聯網監控系統並結合化工系微藻養殖、應數系大數據分析,是跨院系組成的團隊,目的在開發智慧物聯網監控平台及創造循環經濟。
鍾文耀說,他於二0一二年起帶領學生運用擅長的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技術,研發即時影像、遠端數據監視、自動化種植等智慧物聯網監控平台,目的是幫助農民創造更有效率及高品質的精緻農業。智慧物聯網監控系統可協助農民遠端監測作物生長環境狀態,降低工作負擔,並建立作物完整的生產履歷。
中原大學說,這套研發用於農業的系統,協助台灣、印尼、菲律賓等地農場,推動自動化栽植的新農業科技有著亮麗的成績。目前就讀中原電子碩一的林聖祐同學表示,在中原學到許多AI人工智慧控制與設定等技術,未來還要克服的是室外電源自給的監控、遠距離無線傳輸的技術,讓系統能在室外不受天氣及其他因素影響而失去監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