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60歲蔡先生1年前因為右側屁股外側到大腿外側疼痛難耐,以為是坐骨神經痛,便至醫學中心脊椎科處理,醫師發現他的髖關節有問題,做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但現在左側又產生一樣的症狀,前來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門診就診,黃醫師安排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過身體檢查發現後,其實大腿外側的「髂脛束」也就是筋膜層嚴重發炎,經過超音波導引的神經阻斷術診斷後,配合伸展運動及藥物治療後,疼痛全然消失,保留自己天然關節的機會。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髖關節內的軟骨嚴重磨損時實施的,其症狀主要是單腳站時,在鼠蹊部深處產生劇痛,常需要跟蹲的時候的鼠蹊部疼痛的「夾擊症候群」做區分,後者應該做髖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需要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黃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長久坐久站,久而久之筋膜欠缺伸展,就會越來越緊,缺乏彈性,一旦運動沒有熱身,或是突然負重及姿勢不良,就有可能產生筋膜的拉傷。筋膜每天都要伸展,做法很簡單,站著雙腳併攏手插腰,將屁股朝側邊頂出去,最重要的是當感覺側邊很緊的時候,要停住約30秒,不可甩或晃,因為筋膜就是因為快速拉扯才會受傷。另一個動作,是坐著將膝蓋抱住後,拉向另一邊的肩膀。伸展動作基本上早中晚都應該各做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