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手肘發生尺骨鷹嘴突骨折,在他院接受手術做內固定後1個月來診,主訴肘關節活動度極度受限;開刀醫生也沒說什麼,只叫他去復健。膝關節髕骨骨折,術後2個月膝關節活動度仍然受限,醫生要他再手術,病人來徵詢第2意見。
鷹嘴突骨折的病人,內固定物使用自費互鎖式骨板,傷口比「傳統張力帶(tension band)」固定術還大,術中軟組織的剝離範圍較大且多,術後開刀處的纖維化是個大問題。為了讓骨折順利癒合,術後加上石膏固定。
肘關節最惡名昭彰處就是關節很容易硬化,只要3週不動就硬掉了。一硬掉,即使拚命復健,還不見得可完全回復。
髕骨骨折病人被自費打了2根螺絲,傷口比傳統張力帶固定術小,但膝關節也打了6週石膏。6週固定對膝關節尚可接受,可是某些病人還是會有活動度回不來的困擾。
傳統張力帶固定術可以容許病人術後開始關節活動,避免或減少關節僵硬的問題。它的原理是關節活動時,內固定物會向心式的造成骨折斷端互相靠近,促進骨折癒合。「古時候」非自費時代,它是鷹嘴突與髕骨骨折的標準手術方法,好好操作手術滿意度不差。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飛躍,醫療新器材不斷推陳出新,這些趨勢想擋也擋不了。新器材是否好用?會不會創造出對病患不利的後果?,只有時間可以告訴我們。互鎖式骨板號稱日後不必移除,卻有許多病患要求拿掉,常發生螺絲咬死,費盡功夫仍僵在手術台的尷尬情況。金屬對金屬全髖人工關節置換更是個出名的惡例。
醫者手上武器越多,越有機會創造良好的治療效果。問題在於是否認清各武器的優、缺點而善加選擇?肉搏戰時短刀效果最佳。醫療是「利他」原則,是否真的有勢微的趨向呢?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