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生成式AI在全球掀起熱潮,工研院舉辦第十二屆院士會議,聚焦「生成式人工智慧」對台灣的影響、商機與人才培育等議題進行討論。
工研院院士認為,GAI潛力大,是台灣產業不可錯過的機會,應善用台灣ICT整合優勢,從三路全力推動,包括:從發展「跨產業通用型GAI服務」如客服等起步;積極投入製造業、醫療等「產業專用型GAI」應用;進而打造適合台灣的「在地化GAI應用商業模式」。同時也呼籲落實AI的管理,並借鏡歐盟、美國等國作法,積極應對AI帶來的智權、人才、社會等議題。期透過GAI協助產業升級或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台灣的新競爭優勢。
院士會議對於台灣應如何掌握GAI商機,院士建議第一,從發展「跨產業通用型GAI」開始,也就是優先發展風險可控、效益明顯的AI應用,例如企業客服互動系統、公司內部資料庫運用,或是在醫療數據出現異常時,自動示警。第二,針對台灣優勢產業,例如製造業、醫療產業,搭配微型化的AI模型,以及企業內部自建的大型語言模型,積極發展「產業專用型GAI」應用,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機密安全性,進而增進產業競爭力。
第三,因應國情,發展適合台灣的「在地化GAI應用商業模式」並走向國際,例如結合物聯網(IoT)積極開發高齡社會的應用科技,或者瞄準廣大華人客群,發展以繁體中文GAI為主的AI技術,充實中文資料庫,藉此搶攻全球商機。
院士們也建議,宜儘快立法以落實AI的管理,同時考量GAI強大的運算能力,網路數據中心的水電用量也大,台灣可借鏡歐盟、美國做法,宜規範設備能源效率及水資源回收與再生。此外,院士們也提醒,建議政府對AI的道德與倫理規範,或全民對AI的正確認識與使用方式等,需要規劃完整的策略與教育宣導。
院士也建議工研院應聚焦「產業AI化」及「AI產業化」,並從中推動三大面向,包含深化AI技術、協助產業AI化、培育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