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月限定小旅行 來臺南Chill一下

文資處安排文資小旅行,帶領民眾親近臺南的文化資產 ,享受臺南的文資日常。

每年九至十月的「臺南市文化資產月」,會依照各年度的主題,安排不同路線的文資小旅行,帶領大家親近臺南的文化資產,享受臺南的文資日常。有別於一般的歷史文化導覽,近年更特別安排修復中或修復後,尚未正式開放的有形文化資產,並由負責修復的建築師、匠師或古蹟管理人,親自導覽,讓大家可以一窺修復的過程或是甫修復後的樣貌,從另外一個角度,體驗文化資產的美好。

今年臺南文資月主題為「So Chill」,聚焦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在臺南所呈現的豐富樣貌,並透過諧音,呼應傳統工藝的「手巧」、「熟巧」,以及傳達文化資產既酷也很生活化。

壁鎖又稱為鐵剪刀,從原先固定建築的構造作用,後發展成為漢人傳統建築山牆裝飾。

因此,今年安排以日常生活中,具有傳統工藝、技術特色的文化資產為中心,包含「陳世興宅」、「三山國王廟」、「成大禮賢樓」、「金唐殿」和「大仙寺」,規劃不同主題的小旅行路線,期盼讓民眾從旅程中,發現文化資產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並感受文化資產和當代生活,與時共進的脈動。今年文資月雖已結束,民眾依然可以循著這些路線,前往探尋屬於自己與文化資產的時光,未來也歡迎多多把握文資月期間限定的文資小旅行活動!

陳世興古宅的所有人積極與政府合資、出力,完成古宅的修復工程,讓所有人得以一窺世家大戶與府城生活發展息息相關的繁錦榮華。

堂構世興─老府城的繁榮世家

「一府二鹿三艋舺」,道出清代以來,府城臺南的重要性,許多來臺開墾的移民,也開枝散葉,建立起自己家族的安身立命之處。漫步於中西區的吳園、陳德聚堂、陳世興古宅間,並遙想清代時期這塊由番薯崎街、竹仔街、打銀街,所串連起的熱鬧商業街區,便可感受到這些世家大戶與府城生活發展息息相關的繁錦榮華。

陳世興古宅修復,展現世家的建築氛圍。

隨著時光流逝,老宅生命也接棒於下一代手中,為了重顯大宅榮華,陳世興古宅的所有人,積極與政府合資、出力,完成古宅的修復工程,並配合臺南文資月的導覽活動,從古宅管理人角度,認識古蹟修復與重生過程的種種困難與應對之道,也透過分享在古宅的互動生活記憶,一窺大戶人家的老臺南生命史。

大觀音亭暨興濟宮分別主奉觀音佛祖與保生大帝,雖分屬佛教、道教,然自創建以來兩寺廟相連,關係密切。

參考小旅行路線:吳園─陳德聚堂─萬福庵─陳世興宅

大觀潮信─府城庶民日常生活

三山國王廟相較於其他廟宇,乍看之下樸實無華,其實都有它的特殊性和獨特之處。

府城海納百川,自荷鄭明清以來,不同地區的族群來到此地,許多人只為求生活溫飽,因而渡海來臺,但異地生活的種種困難,往往也只能寄託於家鄉的神祇,包含大觀音亭暨興濟宮、天后宮和三山國王廟,彰顯福建泉州、潮汕不同族群的信仰文化,也呈現府城先民最單純、只願落地生根的願望。

開基天后宮主祀媽祖,是台灣最早媽祖廟,別名「小媽祖廟」。

從目前臺灣少數保存完整潮州風格建築的國定古蹟「三山國王廟」來看,相較於其他廟宇,乍看之下樸實無華,其實都有它的特殊性和獨特之處。此外,它既是廟宇,也是同鄉人聚集的會館,反映了先民來臺後尋求庇佑、歸屬的渴望,而這份願望,隨著古蹟的保存傳遞至今,透過文資小旅行的帶領,讓我們得以重新感受百年府城的生活脈動。

每間廟宇的木雕作品,都是匠師一刀一鑿的精心之作。

參考小旅行路線:大觀音亭暨興濟宮─鴨母寮市場─開基天后宮─三山國王廟

 (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