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專題報導
睡眠大約占人們一天1/3的時間,身體在長期慢性缺氧的狀況下,新陳代謝減緩、自由基增加,促使全身性慢性發炎、血管硬化,增加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的風險,甚至可能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
台北70歲的王伯伯(化名)三高一直控制不佳,血壓常隨低溫發警報,經過居家睡眠檢測搭配正壓呼吸器治療後,三高狀況變得穩定,心情也不再隨著氣溫上上下下,太太及自身的生活品質皆獲得良好改善。
近日天氣寒冷,許多長輩常抱怨自己越睡越累、總是睡不飽、有電視一開就度咕、晚上睡不好等問題。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沈廣軒指出,「睡不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徵兆之一。
沈廣軒表示,65歲以上的長者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力會下降,不僅影響外在皮膚造成鬆弛,也會影響我們外觀所看不到的咽喉內部肌肉。一旦咽喉內部肌肉失去足夠的支撐力量,睡眠時肌肉放鬆就會導致呼吸道的塌陷,進一步引起呼吸道阻塞,而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
大眾常誤解「打呼就是睡得好」,沈廣軒表示,其實打呼聲卻是因睡眠中咽喉肌肉失去張力,導致氣流堵塞而造成的聲響,過大的鼾聲不只影響枕邊人的生活品質,更需注意的是「自身缺氧」狀況。
科林睡得美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提醒民眾,若長輩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3大徵兆「打呼、肥胖、睡不飽」,可先居家睡眠檢測了解自身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