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事件 立委批把關失靈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立委王育敏4日指出,蘇丹紅食安事件根本是衛福部把關不嚴的系統性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蘇丹紅食安事件突顯高風險管控的重要,將把食品蓄意添加有害物質之發生比率高,與造成影響大作為高風險管控,一經發現就立即啟動100%逐批抽驗。

薛瑞元4日向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提出「食安五環執行狀況及蘇丹紅事件處理之檢討」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王育敏質詢指出,根據邊境查驗資料,去年就有發現進口批號有問題,食藥署把查驗頻率提高到20%~50%,這是不夠的,所以很多漏網之魚都進來了,要求衛福部加強管控高風險商品。

薛瑞元表示,高風險包括「發生比率高」和「造成影響大」,事件也顯示高風險產品預判的重要性,即使去年就發現進口有問題,「我們無法去大陸查核原料廠」,僅能仰賴對進口廠商加強抽批,台灣現有制度沒有明確定義高風險產品,未來列高風險管控名單,一旦被發現初犯,即可立即啟動100%逐批抽驗。

立委林淑芬也指出,衛福部去年5月就在邊境發現中國大陸紅辣椒粉產品不合格率偏高,卻緩慢調整到逐批檢驗,直到今年才跟地方衛生局進行後市場抽驗,而且1月8日就有民眾檢舉,所以事件根本不是溯源追蹤系統查出來的,這是檢舉人爆的料。

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未來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物質,就從100%逐批查驗開始,評估後如果有風險,也會馬上停止產品輸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自大陸進口的辣椒粉檢出蘇丹紅色素,受影響的業者及產品越來越多,食藥署4日指出,再發現高雄市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之1批有效日期115年8月5日之大陸辣椒粉驗出蘇丹紅,正積極追查相關貨品流向,而累計已下架的問題食品已超過74公噸。

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立院備詢時指出,蘇丹紅色素事件爆發後,食藥署啟動後市場監測,現在看起來受影響的好像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食藥署是大規模稽查,針對有可能是漏網之魚的產品,啟動追蹤系統追查產品流向,所以看起來越來越多。

食藥署表示,自去年12月11日至今年6月10日,邊境對中國大陸辣椒粉採100%逐批查驗,符合規定後始得輸入;但查出辣椒粉不合格的21家出口商及製造廠,在去年12月11日前,就已報驗輸入172批產品,當時因無100%抽驗,故仍有60餘批貨品沒有檢驗,所以回溯檢驗這些當初沒有抽驗的辣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