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清明節快到了,許多民眾依習俗提著大包小包的供品去掃墓,祭拜後膝蓋前側或髕骨周邊卻開始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是髕股疼痛症候群;物理治療師陳文典表示,髕股疼痛症候群的主要成因是膝蓋周邊肌肉張力不平衡造成的,對於髕骨疼痛,他提供3種拉筋運動、3種肌力訓練以預防或緩解疼痛。
高雄中正脊椎骨科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陳文典表示,膝蓋周邊肌肉張力不平衡導致病人膝關節在彎曲伸直過程,髕骨軌跡出現偏移,長期下來會造成髕骨磨損、痠痛、發炎,如果出現紅、腫、熱、痛情形,可先予冰敷緩解症狀,如果遲遲無法緩解症狀,建議趕緊就醫。
為避免掃墓長途步行、爬坡導致髕骨疼痛,陳文典示範3種拉筋運動、3種肌力訓練強化髕骨周邊的肌力,以預防或減緩髕骨疼痛。
拉筋運動第1式膕旁肌(後大腿肌)伸展:1.正面仰躺在地板上。2.將一條毛巾或彈力帶纏繞在左前腳掌上,雙手握住毛巾或彈力帶的末端。3.雙手慢慢拉緊毛巾,慢慢抬起左腿並維持膝蓋伸直,另一條腿平放在地上。4.直到感覺到左大腿後側有拉伸感;同時還可能會感覺到小腿拉伸感,這都屬於正常。5.維持這個姿勢10秒後身體慢慢回到起始位置。6.如要伸展右側,上述左右對調即可。每次做10至15下,1天做3次。
第2式股直肌伸展:1.站著背部挺直。2.單手抓住腳背並把腳向上拉,膝關節彎曲,大腿保持垂直朝下。3.手抓住腳尖讓腳跟靠近臀部直到感受左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被拉扯。4.維持這個姿勢10秒後身體慢慢回到起始位置,若姿勢不穩定,可以扶牆或穩固的物體再進行。5.如要伸展右側,上述左右對調即可。每次做10至15下,1天做3次。
第3式髂脛束(伸展右側):1.站在牆邊且右側靠牆。2.右手扶在牆上,左手叉腰。3.右腳交叉於左腳後方。4.將臀部往右推直到右大腿外側感覺緊繃為止。5.維持這個姿勢10秒後身體慢慢回到起始位置。6.如要伸展左側,上述左右對調即可。每次做10至15下,1天做3次。



3種肌力訓練─第1式大腿內側和股四頭肌肉:夾球半蹲。1.找個牆壁,背部靠牆,腳跟離牆壁約一個腳掌寬,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膝蓋和腳指頭都朝前。2.將枕頭或毛巾放在大腿內側,輕輕夾住,切記是大腿而不是膝蓋夾毛巾。雙手則輕放在大腿上。3.雙腳下蹲並且配合吐氣,保持背部貼在牆上,下蹲至膝蓋對齊腳尖上方停住維持10秒,過程中大腿持續輕夾毛巾。4.10秒後先吸一口氣,之後膝蓋再慢慢伸直配合吐氣回到起始位置。每次做10下,1天3次。
第2式臀中肌:側躺抬腿。1.側躺,讓雙腳上下交疊,下腳彎曲或打直都可以,上側腳膝蓋維持伸直。2.將臀部些微向後再往上抬起約45度並維持10秒後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膝蓋都不要彎曲。每次做10下,1天3次。
第3式臀大肌:後側抬腿。1.趴姿,兩邊膝蓋伸直。雙手交疊,將頭輕靠在手上。2.將大腿向後抬起維持10秒後放下,過程膝蓋需保持伸直(腿抬起時是靠臀部收緊力量,背部不出力)。每次做10下,1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