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癌別特定基因檢測 治療更精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年近60歲的楊先生4年前因嚴重膽結石進行膽囊切除手術,術後3個月腹部摸到硬塊,門診醫師以為是疝氣,想透過微創改善,但術後被告知是雞蛋大小的黑色素瘤,轉到大醫院深入追查基因變異,所幸可健保跨癌別標靶治療,3年抗癌病況良好,今年偕家人一償赴日本看櫻花的宿願。

收治楊先生的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因為楊先生確診的黑色素瘤是BRAF基因突變,健保已有對應的標靶藥物,與醫師討論後申請用藥至今已治療3年,病況控制良好。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傳統的癌症分類是以癌症原發部位、血液或細胞組織命名,治療也以原發部位癌別為處方用藥的基礎。然而,近年醫學發現不同癌別也可能發現相同的基因突變,即為「跨癌別特定基因」,病友只要經基因檢測,確認有特定基因突變,舉例如高腫瘤突變負荷量(TMB-H)、RET融合基因或突變基因、BRAF突變、NTRK融合基因等,就有機會不論癌別使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吳教恩也進一步說明,癌症精準醫療觀念不斷進步,不但強調個人化治療的「同病異治」,近年跨癌別特定基因對應藥物的研發,包括口服單一標靶、兩種標靶藥物等,也開啟「異病同治」的新時代!

研究顯示,跨癌別特定基因變異的癌症病友,採用對應藥物的治療反應率明顯增加,以BRAF基因變異對應的標靶藥為例,對肺癌、甲狀腺癌、腦瘤等實體癌症都能延長疾病控制的時間。

遵循醫囑,精準診斷與持續治療,晚期癌症也有機會找回幸福人生。張文震表示,癌症基因檢測的常見方式有IHC(免疫組織化學染色)、PCR(聚合酉每連鎖反應技術)與NGS(次世代基因定序),前兩者目前有健保給付,但檢測項目有侷限;較新的NGS可以一次檢測較多種基因,政府預計近期納入健保給付,幫助癌友及早診斷、確認突變的基因類型,及早擬定更精準的治療策略。

即時

家齊數學老師太有才 熱血《排球少年》入段考試題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家齊高中才剛考...

為詐騙集團藏錢? 法官石育恩辦公室上午被搜索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橋頭地方法院一...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