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數位身分證調閱小組啟動反成NCC照妖鏡?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日決定要求有關機關須在5月9日前提供數位身分證計畫相關資料提供調閱。(中央社)

■褚瑞婷

自從立法院進入朝小野大的態勢後,民進黨隨即喪失完全執政的霸權優勢,在野陣營彷彿要將八年來積累的所有怒氣宣洩而出。除了立法院各個委員會中的提案跟程序競賽之外,成立調閱小組就是直接挑戰行政權的重要途徑。除了交通委員會提案成立卻在調閱資料階段就遭滑鐵盧的鏡電視調閱小組之外,內政委員會成立的數位身分證調閱小組也正式啟動,並要求相關機關應於一週內提出與數位身分證歷年來有關的諸多文件。

細看數位身分證調閱小組要求的文件有三大類型,包括:一、專案工作小組辦理會議紀錄、相關招標文件及得標廠商合約書;二、內政部之委託研究、座談會等相關會議記錄與報告;三、行政院、內政部就數位身分證計畫所有內部簽文與對外函文等完整資訊。換句話說,除了廠商技術等機密資料可遮蔽以外,幾乎是將數位身分證計畫自前期規劃至政策推動的所有文件都進行調閱。

雖說調閱小組像是在野黨團藉此用以對抗行政院的利器,但回顧過去八年,民進黨完全掌握行政與立法兩院時,民進黨也是屢屢以調閱小組監督行政機關。例如,二0一六年的憲兵濫搜案,時任民進黨立委王定宇、陳其邁、羅致政等人成立調閱小組,針對相關單位會議紀錄、通聯紀錄、內部簽呈、相關公文、工作日誌等文件進行調閱。時任立委羅致政認為,「縱使國防部將提出調查報告,還是會質疑真實性」。

除此之外,還有二0一八年的「促轉會張天欽事件調閱小組」也是由時任立法委員段宜康等人提案成立,雖說當時國民黨因人數劣勢,調閱文件範圍較多的提案無法順利在委員會通過,但至少民進黨立委也同意調閱會議紀錄、對外函文及調查筆錄與報告。

綜合幾個調閱小組的前例來看,無論是涉及人民隱私的數位身分證,還是與言論自由及人權有關的憲兵濫搜案調閱小組,或是民進黨最在乎與轉型正義相關的促轉會調閱小組,都是以人民權益及保障為優先考量,行政機關對立法院調閱文件的需求,都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約束下配合辦理。

然而,NCC面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成立鏡電視調閱小組的調閱文件要求,卻是站在以「尊重」但暫不配合的立場,認為調閱文件的內容屬於公司治理範圍,應有法定程序的合理性。這個理由乍聽之下似乎合情合理,但是,NCC原本理應具有獨立行使職權的專業性,並在法律授權的信任下,才得以「監督與治理」為名義涉入民間企業的公司治理權責。如今,NCC卻早已喪失社會對其獨立機關的信任,對其職掌之特定公司的治理狀況執法不公,立法院因此才會成立調閱小組,就是為了辨明真相。

或許時間會證明,NCC的「恕不配合」可能只是強詞奪理。在野黨團可不會如此輕易地放過這些調閱資料,把即將卸任的主委陳耀祥移送監察院只是第一步。但從數位身分證的調閱小組順利啟動與調閱一事看來,NCC對抗立法權的各種步數只是徒增狼狽,彷彿照妖鏡一般,讓NCC想要掩蓋跟抹滅的意圖更加明顯罷了。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