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陽明交大、台北榮總與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6日公布神經機制對於個人偏好影響的研究成果,大腦中的眼眶額葉皮質、腦島和海馬迴的神經活動,會影響個體的獨特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該成果將為理解人類行為和決策提供重要基礎。
人類的偏好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探究的重要課題。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主持研究的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吳仕煒表示,了解人類偏好與決策是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關心的重要課題。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有助於解答偏好如何在大腦形成,又如何受到情境因素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偏好反映了每個人對於不同事物的主觀感受,研究偏好,其實就是在研究不同個體的獨特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因此,這項研究也為神經科學、經濟學與心理學3種不同學科的對話奠定基礎。
有別於當下研究人類大腦所使用的功能性磁振造影,只能觀察到釐米等級的大腦活動,這次研究是少見在微米層次解析度上觀察到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活動,為科學家提供前所未有的神經活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