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屯媽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讓宗教觀光風靡全台,台南為眾神之都,宗教民俗活動盛行,台南的「遶境」活動稱為「香科」,多數三年一科,今年逢台南400,更是甲辰香科年,許多大廟宇陸續舉辦活動,除熱情參與宗教民俗活動,亦可安排鄉鎮輕旅行,探訪文化、自然生態。
台南沿海許多地區每隔幾年舉辦香科活動,也因此醞釀出豐富的藝陣文化。香科活動主要是祈求地方平安,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若你對傳統宗教沒興趣,可以民俗觀念,甚至文化角度欣賞。
今年台南相當熱鬧,其中蕭壠香、學甲香、土城香、麻豆香、西港香、柳營香、蘇厝香,稱為南瀛七大香,今年包括安定區蘇厝第一代天府真護宮的「王船祭」、鹿耳門聖母廟「土城香」、學甲慈濟宮「學甲香」、安定區蘇厝長興宮瘟王祭、「麻豆香」及西港慶安宮刈香都陸續舉辦活動。
圖.文/記者林雪娟
台灣第一香 西港香歷經四甲子
繞行九十六村庄規模壯觀 藝陣開館秀全套有看頭
西港慶安宮西港香:祀奉天上聖母媽祖的西港慶安宮,每逢農曆的丑、辰、未、戌年的農曆三、四月間,舉辦「西港香」,被譽為台灣第一香。台南400,今年也是西港香滿二四0年,歷經四個甲子,深具意義。西港香最特別的當屬五月下旬開始的「三日香」最令人震撼,可感受台灣第一香繞行九十六村庄的壯觀規模,各項藝陣如蜈蚣陣、白鶴陣、金獅陣等,精彩接續登場,活動最後的「送王」燒王船活動,更是整個醮典的最高潮。「西港刈香」不僅傳承歷史文化,更譜出常民生活故事,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這輩子當然要來追香一次。


整個香期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藝陣「開館」,可說是陣頭展演最完整一次,如有意申請文資身分的佳里蚶寮塭仔永昌宮金獅陣,在西港慶安宮舉辦開館,長達兩、三小時的展演,吸引民俗迷駐足欣賞,配合活動,偶而也會有八家將臉譜彩繪和半開臉體驗。

穀倉餐廳享用麻油料理
西港最有名的當屬芝麻及各式胡麻產品,追香餓了,可以到西港穀倉餐廳享用在地特色的麻油料理,穀倉餐廳其實是由農會閒置的穀倉設計改建而成,室內裝潢以稻穀譜寫出各項有「米」部首的字,猶如上了一堂國文課,除讓人認識各項穀物,也增添用餐氣氛。

餐點主打各式麻油類火鍋,盛夏吃麻油又吃火鍋,擔心會上火嗎?不用煩惱,麻油都是特調;西港另一個特色為藺草,在餐廳內一處牆面,全數都是蘭草編織包。吃完熱熱的火鍋,門外販售芝麻霜淇淋,怎可不買一支當飯後甜點;旁邊還有一處伴手禮店,販售全台農漁會產品,相當好買。若時間不好安排,亦可在三、四月時,安排至西港金沙里花旗木步道賞花,感受美景當前的氛圍。
佳里蕭壠園區認識藝陣之美

佳里蕭壠文化園區前身為製糖廠,園區內共有十四棟倉庫,日本時代以運糖的火車鐵道,串連南、北廊道,閒置後經活化,成為藝文基地。館內有常設展區、特展、兒美館、劇場等,其中「台南藝陣館」,展示在地深具特色的陣頭,引領民眾體驗台南獨特的廟會文化。
台南境內藝陣種類與數量堪稱獨步全國,藝陣館內即以一一0年西港慶安宮香科組織的藝陣與廟宇民俗文化為主,輔以學甲、麻豆與南關線系統,結合GIS遶境香路的數位資料、藝陣展演影像與實體物件,打造「台南藝陣地圖」,如竹馬陣、十二婆姐、宋江陣、百足真人陣、水牛陣、白鶴陣、水族陣、素蘭陣等,館內供奉佳里興震宮泥塑神像群,是館內之寶。展間以現代沉浸式觀賞場域,透過當代藝術手法與文化科技,呈現台南在地民俗藝陣文化,賦予傳統文化資產新能量。

除神明遶境出巡的刈香,香科還有別具特色的藝陣文化「藝閣與陣頭」,幾百年來,融合地方產業或人文特色,是台灣重要民俗節慶。
「藝閣」乃根據傳統詩詞、古代神話或民間故事情節,將人物、布景裝置在閣台或車上,透過人力扛推或車輛移動展示,屬靜態藝術展示,以往的蜈蚣閣演變為獨立的「蜈蚣陣」,其中學甲慈濟宮「學甲上白礁暨刈香」最大亮點就是全台唯一人力扛抬的蜈蚣陣,「龍頭鳳尾」造型相當特別,每次出陣,所到之處皆萬頭攢動,蜈蚣陣棚架上乘坐三十六名神童,多為裝扮歷史演義或神話傳說等故事人物,所經之處,神童會撒「平安糖」,彷彿降下「糖果雨」,有的神童還會丟許多特別禮品,有紅包、在地特產、電器用品、布偶、玩具等兌換券等,充滿趣味性,可說是最受歡迎藝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