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開辦環教人員認證 不一樣的環境教育與花蓮ESG起來

東華大學善用花東環境優勢,推廣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儘管受0四0三花蓮地震重創,在環境保育有豐富研究成果的國立東華大學仍一本初衷,持續守護花東地區自然生態。東華大學經環保署規劃及核准,於今年三至五月為公民營單位、學校、非營利組織成員及一般民眾開辦一一三年度「環境教育人員」認證課程,認證後可配合「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申請及營運。

本課程由東華大學「永續發展中心」、「環境暨海洋學院」與「池南自然教育中心」攜手合作,輔導環境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機構獲取認證。受訓人數合計二十六人,以花蓮當地企業單位如和平電廠、亞洲水泥等佔多數,也包括在地社區、工作室、部落等經營者,透過多元平台親炙環境永續。

研習班課程為三十小時,師資陣容包括環境學院許世璋、楊懿如、蔡建福等多位投入環境教育領域數十年之資深教授,講授如何以環境教育背景、教案設計、相關法規、倫理規範為主題,設計環境教育活動、課程。訓練班課程則為七十小時。

除上述三位教授外,尚有李光中、李俊鴻、吳海音等自然保育領域教授師資,講授野生動物保育、社區里山概念、生態旅遊及社會企業ESG執行等主題,以及環境教育者所需之專業知識及技能。修課完畢後依照個人需求及條件,以相關學經歷及評量申請「環境教育行政人員」或「環境教育教學人員」認證資格。

除此之外,東華大學也在花蓮市區的創新園區提供太陽光電人員培訓,方便民眾就近學習,避免奔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