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 首場學童衛教在中華國小登場

花蓮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首場學童護腎衛教宣導講座於花蓮市中華國小登場。(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首場學童護腎衛教宣導講座十三日在花蓮市中華國小朝會登場。小兒部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明群與二百多位學童一起為腎臟保健知識大作戰,陳明群指出,從互動中可以看出中華國小學童對腎臟功能有初步的認識,希望透過講座提醒小朋友將護腎行動落實在生活中。

如何將護腎知識落實在學童的生活中,一直是陳明群每每在學童一四七健檢之後,出現約百分之九、甚至近一成的尿液篩檢異常比率,深感憂心,並認為應積極推廣的校園衛教;這次經由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與中華國小健康中心合作,週一朝會有全校十四班一百七十七位學童及十九位老師參加,校長江政如致贈感謝狀給陳明群醫師與徐淑華個案管理師。

陳明群醫師將「腎」杯橡皮擦與參加問答的學童結緣。(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陳明群除了透過淺顯易懂的簡報資料,說明腎臟在人體的位置、大小、構造等,以及清除體內廢物、排泄藥物、維持水分、調節體液酸鹼及電解質平衡、分泌賀爾蒙、調節血壓、不同年齡層的每日排尿量…等腎臟功能,也提醒腎臟病高危險群有哪些人,以及「腎臟功能受損超過三個月而無法恢復原有功能」就是慢性腎臟疾病等訊息。

在談起慢性腎臟病的症狀「泡、水、高、貧、倦」時,陳明群醫師發現大部分的學童都有初步的了解,但他提醒小朋友在生活中即可自我觀察尿液,並了解不抽菸、不濫用偏方藥物、不用非醫師處方的藥物、不憋尿並適量喝水、維持理想體重沒有鮪魚肚等「四不一沒有」,以及「五控三避」控制血糖、血壓、蛋白尿、血脂肪、尿酸,以及避免感冒過度勞累、接受會傷害腎臟的檢查、抽菸等防治腎病的知識,更希望學童帶回家中與父母親、長輩分享護腎方法。

兒童如何做好保健?陳明群醫師強調,要注意陰部清潔,減少便秘、預防泌尿道感染之外,要避免高鹽、高油脂飲食,如薯條、洋芋片、炸物,最重要是補充適量的水分,如果晨起第一泡尿液出現深黃色表示水分不足,同時也要注意尿意是否有茶色尿、紅色尿、泡沫尿,及高血壓症狀如頭痛,若有異常,要儘早就醫;若家中有慢性腎病遺傳性病史的孩童,建議每半年作一次尿液篩檢。花蓮慈院腎臟慢性病防治中心也準備「腎」杯橡皮擦與參加問答的學童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