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分急慢性 中醫對症下藥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近日氣候多變,許多人易受呼吸道病毒感染,例如流感、COVID-19等。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佩蓁說,許多感冒患者會尋求中醫治療,根據個人體質和症狀開出適當的藥方,以縮短病程,加快康復,而感冒分急性期、慢性期,藥方和針灸能有效緩解症狀。

莊佩蓁指出,中醫在治療感冒前,都會詢問患者的病程,並區分處於急性期或慢性期。感冒急性期分為風寒或風熱,風寒症狀常包括怕冷、全身痠痛、輕微發燒、頭痛、鼻塞、流清晰的鼻涕;而風熱則表現為發燒、喉嚨痛、黃色鼻涕、不怕冷、頭痛、口渴等,依照不同屬性會使用不同藥物,急性感冒用藥後約2-3天內可改善。然而,許多患者在咽喉疼痛時會選擇清熱解毒藥物或喝青草茶,但此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是身體虛弱或腸胃不適者,可能會加重身體不適感。

當感冒痊癒後,有些人卻開始出現持續咳嗽,咳嗽緊縮、無聲、有痰或痰黏稠等症狀,導致慢性咳嗽。對於這些情況,通常是需要加上養陰潤肺的藥物,像是麥門冬或是玉竹等,可以茶飲的方式來做補充。同時,患者也可以取肺經上的穴位做按壓治療,像是孔最穴、列缺穴、太淵穴、魚際穴等,都可以按壓舒緩,想要加強效果,也可以透過針灸來刺激,會有不錯的效果。不過有一群患者平常就容易受風寒,代表本身的氣血偏虛,無法良好的調解身體適應天氣的變化,會建議先針對體質做調理,在天氣早晚溫差大時,以洋蔥式穿衣法,避免感冒的機會。

莊佩蓁強調,對中醫來說,到底是A型、B型流感或是新冠病毒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症狀如何,也因此沒有一個絕對的方式適合每一個人,經望聞問切才能精準治療。

即時

自閉早療 雷射針灸助語言發展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4歲男童,...

健康過端午 花蓮慈院教製八寶粽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營...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