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常致命 強肌健骨防骨折

 ■吳東泰
 80歲的李伯伯被輪椅推進診間,女兒說他一個月前走路摔倒造成左側鼠蹊部疼痛無法起身,曾經去另一家診所照過X光並沒有看到骨折,但是一個月來疼痛沒有緩解,還是無法站立,經過再一次X光檢查發現有股骨頸骨折,於是建議到醫院開刀治療。
 根據統計台灣人髖部骨折的發生率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九位,是國人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髖部骨折大多發生於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常因為走路摔倒造成,骨折後因鼠蹊部劇痛,連坐輪椅都有問題,通常都被直接送往急診,經X光確診後安排手術治療。有少數的髖部股骨頸骨折一開始是無移位的嵌入性骨折,甚至病人還稍微可以行走,X光檢查也可能看不出骨折,經過幾天再追蹤才診斷出來。
 髖部骨折的第一治療選擇是開刀,根據病人年齡、骨折部位與型態決定要骨釘骨板固定,或是直接半髖人工關節置換。不幸的是,大部分發生髖部骨折的都是老年人,經常有心肺或是肝腎等慢性病,讓手術及麻醉風險較高,但是不開刀病人又痛到不能活動,常常讓病人及家屬陷入兩難。而且髖部骨折的病人就算接受手術治療,也有四成無法回復行走能力,需要輔具或人力幫助。由於行動不便,病人臥床時間會增加、體能及肌力衰退,惡性循環之下,就容易產生肺炎、泌尿道感染或是靜脈栓塞等等併發症。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髖部骨折的病人有15-20%會在一年內死於這些併發症,可以看出髖部骨折對家庭及社會影響重大。
 預防勝於治療,有九成的髖部骨折是骨鬆老年人不慎跌倒所造成,所以要預防髖部骨折就要從「保密防跌」做起,即保持骨密(治療骨鬆)及預防跌倒。尤其保密方面,建議停經後婦女或是65-70歲以後的男性,建議安排雙能量骨密度檢查(DXA),定期追蹤骨密,並補充鈣質,多曬太陽。如果有骨鬆或是骨質流失但高骨折風險的人,則建議使用骨鬆用藥治療。防跌方面,可以從環境與病人兩方面做起,環境改善包括「清除地上雜物,建立安全環境、防滑地板、足夠照明、適當大小的鞋子與褲子」等。
 病人保健方面包括幾個重點:1.血壓血糖、帕金森氏症、視力障礙等適當治療。2.保持適當體重,不要過瘦,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增長。3.適度運動:可以進行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爬梯等)、平衡運動(如單腳站立、太極拳)或簡單的重量訓練等。適度運動對老人很重要,可以強化骨質強度並增加肌力,改善步行的穩定度、平衡感與協調性,都可以大幅減少跌倒及骨鬆骨折的風險,建議可以幫長輩安排健身教練長期規律進行訓練,促進健康又可以防止骨折。

 (作者/大東門讚診所院長吳東泰)

即時

「2024書寫花蓮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入選名單出爐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為...

花壇國小特別的畢業禮物 畢業生完成CPR加AED認...

記者吳東興/花壇報導 彰化縣花壇國小...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