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醫院病歷也是歷史一環?台灣歷史博物館表示,當下歐美、日韓等全球運用病歷進行歷史研究,蔚為風潮,攜手成大歷史系、台南市韓內科診所,運用診所保存一九四五至一九六三年韓石泉醫師逝世前手寫的八萬多份病歷資料,進行研究解讀及策展,十四日推出「照護的溫度:府城韓內科病歷的故事」特展,除回應大眾史學潮流,也感受溫暖的醫病關係。
台史博指出,韓內科是府城近百年來重要開業醫院之一,一九二八年由韓石泉創立,後由其三子韓良誠醫師執業至今,繼承父親理念,除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更創建台南地區第一個內科加護病房,留存看診病歷達數十萬份,是目前所見早期開業醫院中最具規模、也最完整的病歷史料。
展覽透過整理病歷,呈現早期地方開業醫師的執業樣態,也看到不同時期流行疾病演變、常用藥物及患者群像,讓民眾一窺過往在地醫療活動、日常生活與醫病互動,並隱約可見台灣二戰末期的戰爭軌跡及府城常民生活的大時代歷史。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特展有三特色,以在地角度回應台南400議題,「韓內科」是台南人最熟悉診所,博物館從大眾日常生活出發,進行醫療與社會生活專題,尤其在疫情後,共同思考醫療重要角色,另跨單位、領域合作,成就屬於台南人、在地和台灣特有溫度及生命力展覽。
副市長趙卿惠指出,近百年的韓內科見證二戰末期醫療資源不足困頓期,留下當時流行病學的治療過程與處方,讓大眾了解近百年醫療史過程。
開幕式包括韓石泉次子韓良信、三子韓良誠、四子韓良俊及五子韓良博都到場參與。高齡九十歲的韓良誠感謝讓父親留存的病歷有所貢獻,父親對社會、公益、病患態度,也成為他們榜樣,韓內科甚至陪伴不少家庭跨越六代,至今他仍每天開業看診,從事有興趣志業,若有來生,他仍選擇從醫;感動在場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