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後止痛 硬脊膜外達9成減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針對剖腹產後止痛方式,產婦通常有3項選擇,其中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為國人最愛。成大醫院麻醉部產房醫師賈琬婷說,硬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效果高達9成,是產婦首選考量;像美國人大多數會選擇脊髓腔內嗎啡注射術,主要是可縮短產後下床時間。

賈琬婷分享案例,35歲林姓產婦胎位不正,經評估安排剖腹產,手術前1週至麻醉前評估門診諮詢,林女稱很怕術後疼痛,希望了解各種止痛方式及優缺點。經麻醉科醫師說明後,決定選擇硬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術後在半身麻醉藥效逐漸退去時,病人即開始自行按壓止痛幫浦,止痛效果良好。

她說,針對剖腹產後止痛,常使用3種方式,包括1.靜脈注射病人自控式止痛,透過靜脈注射,病人可自行控制止痛藥物的給予。優點為給藥方便快速,不需額外放置導管。常見副作用包括頭暈、惡心和嘔吐等,可減緩手術後約6-7成疼痛,但還需要配合其他止痛藥物,以達到更好效果。2.硬脊膜外病人自控式止痛,即術前施打半身麻醉時,同時在腰椎置放硬脊膜外導管給予止痛藥可減緩疼痛約9成,較不易有頭暈或惡心感,使用期間管路需留意照護,避免導管滑脫;另外,病人可能暫時有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現象,需注意跌倒風險。3.脊髓腔內嗎啡注射術,在剖腹產施打半身麻醉時加入低劑量嗎啡,提供大約一天良好止痛效果,術後第二天改使用傳統口服、靜脈注射的止痛藥或長效型肌肉注射止痛藥,副作用與靜脈注射嗎啡類似,有頭暈、惡心嘔吐或皮膚搔癢症狀,但皆會隨著第二天藥物代謝而緩解;此方式可減緩疼痛約8成。

賈琬婷說,剖腹產後的傷口疼痛及宮縮疼痛多樣化,需搭配不同類型的止痛藥物,多管齊下才能達到理想的止痛效果。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術前與麻醉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麻醉及止痛計畫,確保產前、產中至產後都能得到完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