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眨眼 預防乾眼症第一步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3C產品普及,乾眼症成了現代人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中醫認為,乾眼症與臟腑中的肝、肺、脾、腎最相關,可利用中藥及針灸來改善,預防乾眼症的第一步是要有充足的眨眼。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表示,中醫典籍針對乾眼症的臨床表現有「目澀」、「眼澀」、「白澀症」等病名的記載。中醫認為,乾眼症與臟腑中的肝、肺、脾、腎最為相關,常見的證型為肝腎陰虛、肺陰不足、脾肺氣虛、脾胃濕熱、肝經鬱熱等。

中醫在看眼科疾病時,除會針對證型及體質來用藥,還會酌加一些引經藥將藥力往頭部及眼部輸送;另外,也會使用針灸來治療眼科問題,常選用膀胱經、膽經、胃經、肝經、大腸經的穴位,如睛明、攢竹、陽白、絲竹空、承泣、風池、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位,除能改善眼睛疲勞、放鬆眼周肌筋膜並提升微循環,還具有促進淚液分泌、增加淚膜穩定性、調控神經傳導的作用。

許益彰說,除利用中藥及針灸改善乾眼症外,熱敷及眼周按摩也可放鬆僵緊肌肉,有助於幫助眼睛恢復疲勞。他也提供幾個簡單的穴位,讓民眾用來按摩保養眼睛:

首先是「睛明穴」,其位於兩眼眶內側緣凹陷處;接著是「攢竹穴」,位在眼眶內上方,眉頭凹陷處;以及位在眉稍後凹陷處的「絲竹空穴」,與位於眼外角、眼眶外側緣處的「瞳子髎穴」。按照順序每個穴位輕柔按壓50次,早晚各一遍,但要注意按壓在眼眶骨為原則,勿壓迫到眼球以免受傷。

許益彰表示,現代人常配戴隱形眼鏡、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眼睛長時間緊盯3C螢幕,減少眨眼,使淚液容易蒸發進而導致乾眼症。預防乾眼症的第一步應要注意眨眼次數,充足眨眼才能使淚液均勻覆蓋在眼睛表面;充足睡眠及均衡飲食也是必需的,這樣才能使眼睛獲得足夠的休息及養分。

即時

巡查農地遲未返家 田寮婦人疑遭暴漲溪水沖走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67歲...

扮鐵路工偷電纜 再犯被逮正著

本報綜合報導 台鐵花蓮臨港線為貨運支...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