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設計思維解決行動困境 全車專利從無到有建構概念車

成大工設系大四學生組織AE66概念車團隊,希望打造最友善的移動輔具,協助社會多元族群在住家與大眾運輸工具最短距離之間,能夠走向更為便利、安全、輕省的行動解方。(成大工業設計學系提供)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陳贊仁今年再次率領學生以「整車研發」,結合共享、共好、共融三大社會面向與福址載具內裝智慧座艙等,從頭到尾一條龍設計,已經申請全車專利,將從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一樓展出。

成大工設系大四學生組織AE66概念車團隊以「Door to door the last mile(最後一哩路)」的思考打造完整汽車,希望協助社會多元族群在住家與大眾運輸工具最短距離之間能夠走向更為便利、安全、輕省的行動解方。

AE66汽車團隊在進行畢業專案規劃時,兼容日本、歐洲、與國際高齡趨勢,希望打造最友善的移動輔具,專案輔助管理學生黃煒騰分享,自助、互助是未來高齡社會的核心生活方式,透過打造AE66,團隊希望創新的不僅是一部車,而是一種嶄新的生活形式。

AE66概念車設計團隊,左起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陳贊仁、同學林祐增、黃煒騰、李聖梧、李信恩和施皓嚴。(成大工業設計學系提供)

「概念車AE66」的出色設計之一,正是如輪椅等行動輔具可以完整上下。內裝及體驗互動設計學生林祐增表示,特別規劃了紐澤西軌道、車內地板反光條、副駕前方輔助螢幕、車外螢幕等細節,精準提升行動輔具定位,讓使用者下車時更安心。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主任周君瑞表示,成大工設系教師指導畢業設計時,均鼓勵學生的創作主題必須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希望學生能以大眾福祉為先進行設計規劃。通用設計、跨域設計、永續設計等議題與範圍比以往倍增,面對高齡社會、生態失衡、未來發展等不確定性議題,設計師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引領設計革命、帶動時代前進。

外裝與視覺設計學生施皓嚴分享,為了讓AE66概念車具備獨一無二、高識別性、前瞻性的外觀特色,新穎的概念車設計拒絕「衰老標籤」,以活力科技為核心概念出發,希望讓使用民眾能在解決移動麻煩的同時,享受駕駛所帶來的樂趣。

此外,成大學生嘗試挑戰業界需要超過一年時間完成的「以探討整車造型與機能概念車AE66」壓縮至四個半月時間內產出。教授陳贊仁分享,學生勇於挑戰全車設計的同時,也面臨到各方材料、經費壓力,透過州巧科技、樂鈞科技與PING列印全力支持,學生的設計概念與實體化過程才更有餘裕。

成大工設系AE66汽車設計團隊即將於南港展覽館二館正式開展,讓民眾親眼見識走向世代與多元族群最後一哩路解方的概念車,議題與資料研究同學李信恩表示,深入調查既有交通工具,並未出現同時解決跨族群、醫療、樂齡等多面向需求的交通工具,於是催生了AE66的完整規劃。

結構工程設計同學李聖梧補充,此次汽車專案預設使用族群有相當的多樣性,從健康、亞健康、失能等狀況針對開門、底盤高度、坐姿都用盡心力,期待打造能夠符合未來退休族群移動需求的最小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