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幽門桿菌 胃癌風險增6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醫師指出,其已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最終恐引發胃癌風險;研究統計,幽門桿菌感染者,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表示,幽門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雖尚未定論,但已知最重要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家庭內的人與人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

由於幽門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已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長期發炎將導致胃腺體破壞及胃黏膜萎縮及胃內菌相變化,進而產生胃黏膜腸化生,最終導致胃癌。研究統計,幽門桿菌感染者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

黃國維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1級的致癌物,若能透過幽門桿菌的篩檢以及根除治療,預期可以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台灣、日本、大陸及韓國是胃癌盛行率高的國家,皆已積極評估幽門桿菌篩檢以及除菌治療來預防胃癌。

2018年政府開始在偏遠地區進行胃癌防治試辦計畫,提出以家戶為單位的篩檢法,以提升除菌效果,也避免交互感染。此外,胃癌高風險族群也是幽門桿菌優先篩檢的對象,包括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民眾、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民眾。

黃國維說,幽門桿菌的篩檢方法分為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檢查。其中,非侵入性檢查包含血清學檢驗、糞便抗原檢驗、碳13尿素吹氣法等;侵入性檢查則是使用胃鏡採檢檢查。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建議接受除菌治療。

目前第一線治療建議使用四合一治療,療程約10~14天;若第一線治療未成功,可採取第二線治療。至於病人該用哪種篩檢法及療法,建議由醫師進行評估。

即時

高雄港務分公司將健檢活動從醫院搬進港區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港務分公司...

北市7成住宅屋齡超過30年 消防局呼籲電氣防火不容...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據內政部的統計...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