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賴清德誤判形勢 大陸力抗兩國論

蔡英文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現狀是一中一台,被認為是「華獨」;賴清德擺明掏空中華民國,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亦可以「獨華」來形容。(中央社)
周志杰

賴清德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明顯往兩國論方向推進,中國大陸隨即在台灣周邊及離島展開「聯合利劍—二0二四A」的戰備警巡行動,台海危機連動美中(中國大陸)博弈與區域安全愈加緊張,全球關注。

賴清德的五二0就職演說前,一般預期會遵循蔡英文路線,結果卻讓大陸大感意外,通篇凸顯了賴向美國交心、鞏固四成鐵桿選民外,並不在意中國大陸及台灣其他六成非綠選民的的可能反應。

 

 從華獨到獨華 切香腸式脈絡

賴的演說,除了重述蔡英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外,還模糊嫁接憲法的「國民主權」論,若連同在台南舉辦國宴、強調「台南四百」(一六二四年荷蘭入台統治),充分顯示他充滿了個人理念的賴式領導風格。

其實,「兩國論」的論述進程,從李登輝、蔡英文到賴清德,有切香腸式的脈絡可循。李登輝時代是「台灣化中華民國」,強調現狀是兩岸分立分治,中華民國主體仍然存在,但不與大陸統一,被認為是「獨台」;蔡英文時代是「中華民國台灣化」,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現狀是一中一台,被認為是「華獨」。

而賴清德則是「中華民國台獨化」,宣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狀是一邊一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擺明掏空中華民國,是赤裸裸的兩國論,亦可以「獨華」來形容。

賴的演說還揭櫫三條鏈結:一是「世界民主鏈」,要與民主國家形成民主價值共同體;二是「全球民主供應鏈」,即產業與大陸脫鉤斷鏈的「矽盾」理論;三是配合美國「第一島鏈」戰略,強調站上防衛的最前沿。

賴的起手式,部分觀察家認為是明顯誤判形勢,新國安團隊缺乏對兩岸與國際政治的氣度與高度,務虛而不務實;但另有看法認為,賴相信、並確認美國在背後支持,才敢於為之。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愈加激烈之外,拜登政府近期還拿出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代表權),往「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方向解讀,法律戰衍然開打。

 共軍圍台軍演 展現奪島能力

美中關係雖愈趨緊繃,但雙方現階段並不想發生衝突。但賴認為這是機會,他不但沒接下大陸遞出的「兩岸同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兩岸旅遊的橄欖枝,反而在就職演說中夾放入個人台獨理念。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必然事前就掌握賴的演說內容,賴仍然敢於向台獨理念推進,有兩種可能:其一,美國刻意與賴唱雙簧,旨在測試中國大陸;其二,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決策者缺乏歷史縱深,輕忽可能承擔的風險與後果。

結果,賴的演說立刻招致中國大陸的嚴厲批判,在失望之餘,也對美方很不諒解。北京對賴「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舉行了「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並凸顯出幾個特點:

一、台灣本島加上離島,且部署行動迅雷不及;二、展現奪島能力;三、軍警協同的實戰化演練;四、「查證與識別」的演練項目,單邊對台、澎、金、馬伸張行政管轄權。

目前看來,賴清德並不認為自己有不對的地方。未來,兩岸危機的不確定性,可從三個面向進一步觀察:

共軍發動「聯合利劍—二0二四A」圍台軍演,國軍新竹空軍基地幻象兩千戰機嚴陣以待。(路透)
 大陸對台軟的一手 陷入困境

第一,大陸對台威懾,模擬統一戰爭的打法會愈來愈真實;第二,美國政客認為大陸小題大作,以「魯莽」形容大陸的圍台演習,繼續和賴清德唱雙簧;第三,隨著美國大選腳步,美國續提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賴清德相呼應,逐步掏空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

北京對台的反切香腸,欲進一步壓縮台灣的戰略迴旋空間,除了加碼對台軍事威懾外,未來也可能擴及經濟、外交。然而,大陸對台政策,硬的一手愈硬,但軟的一手,卻同時陷入一些困境。

例如,大陸主辦的年度兩岸交流大事「海峽論壇」六月就要登場;以及大陸中央在福建正力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此時的氛圍下,兩岸民間交流、融合還能夠擴大、深化嗎?

其次,美國十一月大選已近,中國大陸並不想給美國大選炒作「反中」的機會。目前的對台政策,基本上可預期會有三個做法:

首先是「官民分開」,兩岸官方不接觸,但繼續維持民間交流;其次是「藍綠有別」,視賴清德路線是少數總統的暴衝,大陸仍寄望於其他六成非綠選民;其三「統獨畫線」,台灣民意有七至八成希望維持現狀,只要不走法理台獨,就可繼續交流。

台海危機也會升高美中戰略對抗,並加速中俄背靠背的協同合作關係。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蒲亭。(路透)
 輕重緩急 考驗大陸戰略定力

北京對台的三個政策,箇中輕重緩急要如何拿捏,將持續考驗其戰略定力;另一方面,對北京而言,無論是美國與賴清德「一搭一唱」?還是美國「一時不察」才讓賴向台獨挺進?未來大陸對美、對賴只會升高對抗,美中台誤判形勢、擦槍走火的不確定性也會隨之驟升。

對美國而言,從軍事角度將會更積極思考,台海若爆發生衝突,是否有足夠的預警能力?未來,美台將會進一步合作在台建置彈藥庫,加速將台灣「刺蝟化」;同時,加快台灣高科技產業外移的步腳。

台灣方面,不想放任「疑美論」蔓延,會更關切美國馳援的意願與速度,並要求美國不要再保持戰略模糊;另,大陸圍台軍演給新國安團隊上了一場震撼教育,同時曝露了新國安人事不乏政治人物酬傭、缺乏專業與應變能力的短板,連帶讓未來一年的台海情勢更形嚴峻。

對中國大陸而言,對抗賴的兩國論,除了軍事威懾更加實戰化,也會更加凸顯北京「中央政府」的地位,以「中央對地方」來框限兩岸關係,而非兩岸「共構」。

此外,台海危機也會升高美中戰略對抗,並加速中俄背靠背的協同合作關係,一併連動到國際政治的大國博弈與地緣區域安全的緊張態勢。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東華大學聯合數家花蓮產業於七星潭淨海、淨灘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延續「國家海洋...

「2024書寫花蓮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入選名單出爐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為...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