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前總統攻擊民主有罪 將臨27年有期徒刑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巴西最高法院11日,宣判前總統波索納洛,在2022年總統大選落選後,攻擊民主的五項罪刑全部有罪,被判27年有期徒刑。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巴西最高法院的決定「非常令人驚訝」,而白宮發言人也曾在稍早表示,美國不排除,會使用經濟或軍事的高壓手段,來脅迫巴西更改判決。

Read More

川普盟友遇刺亡 美媒憂:國家處於危險時刻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右翼名嘴,柯克,最近在猶他州的一所大學演講時,遭槍殺身亡。對此,有美國媒體擔憂,政治暴力成為新常態,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美國正處於危險時刻。

Read More

法國新總理剛上任 全法國20萬人上街示威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政壇陷入動盪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指派上任後的第七任新總理後,隨即引爆全法國各地示威,不滿馬克宏提名自己的親信,也對他近期的樽節預算案,表達不滿。據統計,全法國一共有20萬人參與抗議,許多地區都爆出警民激烈衝突,事後警方則表示,逮捕將近500人。

Read More

波蘭首朝俄無人機開火 將啟動北約第四條款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波蘭在9日深夜,發現多假俄軍無人機闖入波蘭領空,緊急請求盟國支援,並將數架無人機擊落,成為烏俄戰爭爆發以來,北約國家首次公開的開火事件。波蘭總理圖斯克,不敢輕視緊張局勢,表示援引北約第四條款,號召所有成員進行緊急磋商。俄方則聲稱,這些無人機,是來自烏克蘭方面,否認有攻擊波蘭的計畫。

Read More

川普關稅合法性 美最高法院:將快速審理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將受理川普政府,提出的上訴,審理有關美國總統川普,大範圍關稅措施合法性的爭議案件,並同意採取,加速審理程序。

Read More

土耳其反對黨衝撞警察 反抗政府打壓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土耳其法院上周認定,一名主要在野黨,共和人民黨的區域領導人,可能涉嫌程序違規,被法院勒令下台,而當法院所指派的臨時領導,8日準備就任時,共和人民黨卻在黨辦公室組織示威,與警方發生衝突。共和人民黨聲稱,土耳其總統艾爾段,正在試圖透過打壓在野黨來消滅土耳其民主。

Read More

信任票沒過關!法國總理宣布請辭 政局陷震盪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上任僅9個月的法國總理白胡,在8日的國會信任投票遭到推翻,將請辭下台。這使得法國總統馬克宏,被迫要在兩年內,尋找第五位總理,然而目前法國國會,正陷入左右對立的局面,馬克宏將面臨艱難抉擇,也凸顯了法國政局動盪與執政困境。

Read More

川普移民政策復活 對芝加哥移民大掃蕩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最高法院,在8日裁定,川普政府的一項打擊非法移民政策解禁。根據這項政策,ICE官員可以在加州地區,以種族、語言等因素,對路人進行攔查。而在川普,威脅要派遣國民軍至芝加哥後,ICE官員,也開始在8日,對芝加哥進行了追捕非法移民的掃蕩行動。  

Read More

串聯國際推動高市經濟轉型 林智鴻赴舊金山推介高雄

市議員林智鴻在舊金山向國際友人介紹高雄的經濟轉型成果,展現南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新定位。(林智鴻提供)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林智鴻於美西時間八日在舊金山向國際友人介紹高雄的經濟轉型成果,展現南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新定位。他指出,高雄正從傳統重工業城市蛻變為高科技與創新經濟的樞紐,聚焦於半導體、人工智慧、電動車與 5G產業的發展。 林智鴻特別介紹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的完整供應鏈聚落,台積電、日月光、ASML等全球龍頭企業已在高雄設立據點,打造出國際矚目的科技生態系。同時,鴻海在高雄建置完整的電動車供應鏈,並推動智慧交通平台,展現智慧城市與綠色轉型的決心。 他進一步提及,亞灣區的智慧科技 5G創新園區已吸引超過三百卅家國內外企業,包括微軟、IBM 與高通,創造逾五千七百個就業機會,高雄正逐步成為國際創新基地。 林智鴻在會談中也向兩個市政府表達期盼推動雙邊教育交流,透過視訊會議讓雙邊學子能有直接對話交流機會,彼此分享台灣與美國的學習與生活經驗,藉此提升教育水平也深化雙邊友誼。 林智鴻強調,高雄的經濟轉型不僅是城市升級,更是台灣連結國際的重要窗口,與高雄合作,不只是投資一座城市,更是與一個穩定、透明的民主社會建立夥伴關係,期盼矽谷舊金山灣區能與高雄攜手合作,共同以科技、教育鏈結,升級城市也深化民主。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強權爭出頭 國際秩序大洗牌

八月三十一日登場的天津上合峰會,堪稱二00一年上合會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路透) ■馮國豪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八月三十一日在天津登場,九月三日的北京大閱兵,更是全球聚焦。這兩件國際熱議的大事,對全球戰略、國際秩序、地緣政治,乃至於兩岸關係,都是重要的新拐點。 天津上合峰會堪稱二00一年上合會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中發表《天津宣言》、倡議推動成立上合開發銀行,一場能源交易、金融援助與多邊外交的峰會,正牽動全球政經版圖的新走向。 在議題設定上,上合峰會包括多邊合作、經濟發展、反恐安全等,企圖形塑全球治理的論述。通過官方媒體、外交部門和國際交流活動,傳達中國大陸在區域合作的貢獻、合作共贏的理念,展示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中國(大陸)方案」,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 印度總理莫迪(中)出席天津上合峰會,並與習近平(右)、蒲亭(左)互動熱絡。(路透)  九三大閱兵 大陸爭奪話語權   至於北京天安門的九三大閱兵,從軍力展示、內部宣傳、國際回應及話語權爭奪,進一步觀察政治傳播效應,凸顯中國大陸結合硬實力(軍事實力)與軟實力(文化與政治理念),正以多維度影響力提升其國際地位。 首先,九三大閱兵展示中國大陸現代化軍隊和強大軍事力量。東風六十一等最新武器亮相,海、陸、空基的三位一體的核打擊,乃至於先進的智能化、無人化的武器裝備,展現戰略核威懾及區域拒止實力。 其次,北京要透過閱兵傳達國家強盛、凝聚人民團結的訊息,鞏固國內民眾的國家認同,同步向海內外傳播中國大陸崛起與堅定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訊息。 第三,藉由閱兵向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發出明確信號,宣示其在區域秩序中的地位與實力。例如,中亞五國以往都是俄羅斯勢力範圍,如今,在蒲亭眼下都出席上合會及閱兵,顯示俄羅斯已默許中國大陸勢力進入中亞。 再看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上合峰會,選擇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平衡日趨緊繃的美印關係;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訪問北京,中(中國大陸)俄朝形成戰略合作夥伴,也連動東北亞區域安全。 第四,北京藉由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週年大會之名,舉行盛大閱兵,強化「中國故事」和國家主義敘事,與西方國家競爭話語權,進而提升國際影響力。    一帶一路 大陸已建立影響力   當前,美中在科技、經濟、地緣政治等領域的競爭,已形成長期對抗的結構,預估在未來一、二十年內不致改變,但不會再回到舊冷戰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而是處於複雜且多層次的不確定狀態。 例如,美中戰略對抗的當下,都在各自拉攏自己的朋友,但兩國一年的貿易額仍高達六千多億美金;世界各國選邊站隊,則有自己的利益盤算,隨時可能因為內外局勢發展而改變。 弔詭的是,昔日強調自由貿易的美國,總統川普卻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築起關稅壁壘。反而是北京,在國際社會強力捍衛聯合國體系、多邊主義,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 川普掀起全球關稅大戰,連自己的盟邦也不放過;面對國際爭端,也無法終結中東以巴戰火、歐陸的俄烏戰爭,甚至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還想攬功,導致美印關係倒退。 美國的全球治理能力已明顯式微。但中國大陸會成為全球南方的領導者嗎?觀察面向有四:其一,從發展潛力與倡議看:大陸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基礎建設和資金,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已建立影響力。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訪問北京,中(中國大陸)俄朝形成戰略合作夥伴,也連動東北亞區域安全。(路透)  全球權力結構 依舊充滿變數   其二,從共同訴求看:大陸在國際場合強調發展權、支持多邊主義、自由貿易,與許多全球南方國家的訴求相符。 其三,面對經濟發展與區域強權的競合挑戰:大陸自身經濟成長放緩,以及部分南方國家對其債務負擔的擔憂,勢必會影響其領導力;而印度、巴西、南非等國,在全球南方仍具有影響力,與中國大陸存在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其四,價值觀差異與國家利益:部分全球南方國家的政治體制、價值觀與中國大陸存在差異,且在安全與經濟之間的戰略選擇,又有各國自己利益考量,很難以完全融入中國式的領導框架。 綜合而言,中國大陸確實展現出全球南方領導者的潛力,全球南方國家和區域組織的崛起,也有可能改變現有的對抗結構,形成新的多邊關係。但美中兩國的國內政治、經濟發展,以及突發的國際危機,仍然會讓全球權力結構、國際秩序充滿變數。 其中,焦點人物之一是莫迪。他出席天津上合峰會,並與習近平、蒲亭互動熱絡。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莫迪希望加強印度與其他成員國、特別是中亞國家在能源、安全和經濟等方面的合作。    軍力懸殊 帶給台灣極大壓力   從區域安全與國際戰略視角觀察,美印關係趨於緊繃,莫迪必須尋找外交替代出路,力求平衡大國競爭,維護自身戰略利益。只是與此同時,具有「圍中」意涵的印太戰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似乎已蒙上瓦解的陰影。 焦點人物之二是金正恩。相隔六年再訪北京,與習近平、蒲亭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框,中俄朝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對朝鮮半島、東北亞、台海局勢,必然會帶來新的戰略思維。 再看兩岸關係,北京九三閱兵凸顯兩岸軍事實力的懸殊,展現突破美國島鏈戰略、區域拒止實力,確實給台灣帶來極大壓力。 但相對的,美國會持續加強對台軍事支持,透過外交手段維護台灣現狀,加上國際社會對中方軍力崛起的更加重視,兩岸關係的走向,是加劇對立或趨向和平穩定?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影響兩岸關係的變數,還有台灣內部的政治格局與意向。民進黨政府強調維持現狀與防衛自保,國民黨則可能更偏向於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對話與協商。未來台灣的選舉結果、民意走向,都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 (大學退休教授、兩岸關係與政治傳播研究學者馮國豪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