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驚險闖關 參院51比50表決通過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寰宇新聞網/綜合報導】 美國參議院,在堪稱創紀錄的連續24小時,馬拉松式投票後,驚險通過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川普事後也大讚,美國將因此,迎來爆炸性經濟成長,人民會是最大贏家。預計法案接下來,將送交眾議院進行審議,而川普認為在眾院推行法案,應該會更加容易。

Read More

一張機票  讓她在廣州遇見真愛走進幸福

楊舒評(左)與茹詠航在彩虹下比心合影,把對彼此的愛,定格在最美的瞬間。(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綜合報導 「正是這張機票,讓我從廣州的過客,成了廣州的媳婦。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竟會在這裡落地生根。」這段話出自來自台灣的自媒體創作者「不在台北的楊小姐」,她在小紅書分享的這支影片,上線僅數小時便迅速吸引上千網友點讚,引發熱烈共鳴。 楊小姐,本名楊舒評,來自台北,是一位活躍於小紅書的自媒體創作者,擅長分享穿搭靈感、旅行見聞與生活點滴。影片中的她,總是帶著溫柔笑容,以那柔軟親切的台灣腔娓娓道來,眼神專注、語氣輕柔,鏡頭前的她笑意盈盈,自帶一股甜美動人的氣質。 這段影片記錄了楊舒評人生軌跡的一次奇妙轉折,原本只是短暫的差旅停留,卻意外成為她定居廣州、展開新生活的起點,每當談起這段經歷,她的眼神總會閃著光,那是一種對命運安排既感恩又驚喜的光芒。「我那架飛往廣州的飛機在2019年終於降落,而我的人生,也在那一刻重新啟航。」她輕聲說道。 在成為自媒體創作者之前,舒評在台灣的職場生涯可謂一帆風順,是公司裡形象出眾、業績優異的「都市麗人」,溫柔甜美的她,在產品銷售領域表現亮眼。2018年廣交會開幕,公司派她前往廣州出差尋找合作機會,這也是她人生第一次來到廣州,這裡高樓、霓虹與車水馬龍的景象,完全顛覆了她對大陸城市的想像,令她覺得新鮮而震撼。 然而,比廣州更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在酒吧裡向她搭話的男人。「他舉著手機說『美女可以加個微信嗎?』我當下心想:哇,好老派的開場白喔!」舒評笑出聲來,眼角微彎,「但我還是加了他。畢竟……人還蠻帥的啦。」 那位男子叫茹咏航,來自廣東陽江,在廣州創業做金融,原本只是萍水相逢,卻沒想到日後訊息來往不斷。咏航持續邀約,而舒評每次都婉拒,直到2019年底,她突然改變心意,答應來廣州跨年。「他說要帶我去遊花街。因為從小到大我都沒見過花街是什麼樣子,所以馬上就定下了那張飛往廣州的機票。」沒想到,從那張機票開始,舒評原本規劃的人生航道,徹底更改了航向。 原本計畫兩週的旅行,卻因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無法返台,航班停飛讓原本計劃兩週的新年旅行,她意外地滯留在了廣州。 「航班全部停飛,我特別焦慮不安,吃不下也睡不著,心裡想著總不能就這樣留在這了吧?我留在這,那我的工作、家人、朋友怎麼辦?我肯定還是要回台灣的!」舒評每天都急到跳腳。 但也正是在那段日子裡,她真正看見咏航的樣子,我晚上會踢被子,他半夜會起來幫我蓋好;我生病,他會記得按時量體溫、準備水跟粥,有一點像媽媽,但讓人很安心。她笑著形容咏航的貼心「很囉唆」,但語氣裡卻全是依賴。 兩人一起去珠江邊騎腳踏車、看夕陽,一起經歷封控的日子,我開始想,如果地球毀滅只剩我們兩個,我也可以心甘情願地待在這裡。她原本堅定要回台灣的念頭,也慢慢鬆動了,與其回去重新開始,不如就留下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2020年底,咏航求婚成功。隔年12月,他們在廣州完成婚禮。舒評說,穿上婚紗的那一刻,她沒哭,只有一種「這就是命運」的感覺。 楊舒評與茹咏航甜蜜領證,手捧結婚證與鮮花,寫下愛情最美的承諾。(記者張翔翻攝) 婚後,她原本進入當地企業任職,但快節奏、高工時讓她難以適應,咏航鼓勵她回到熟悉的自媒體領域,一開始經營真的很難,擔心年紀太大、賺不到錢、沒人看,就在舒評準備放棄自媒體時,她發現一個2015年在大陸起步做自媒體的台灣女孩,在台北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那一刻我的腦袋裡衝出來一句話,別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行?我想探尋一下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於是她馬上註冊了帳號,開始全職經營小紅書,命運齒輪就從那時開始加速轉動。 舒評以「兩岸夫妻生活」為主題分享自身經歷,在網路上引起廣泛關注,迅速吸引大批對兩岸文化差異好奇的粉絲。無論是台灣或大陸的網友,常透過私訊向她詢問婚禮習俗、戶口辦理、機票選購甚至探親流程等細節。她笑說:「我的帳號現在簡直成了兩岸婚姻的諮詢窗口。」能夠透過這個平台與粉絲互動、甚至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朋友,讓她感到無比開心。 如今,她在社群平台已累積上萬粉絲,並逐步實現流量變現,從一張機票開始,從一次意外延伸出的生活,讓她在廣州看過四季花開、嚐遍街頭美食,也創下屬於自己的事業與節奏。 楊舒評與茹咏航攜雙方家人共聚一堂,以笑容記錄這段跨越海峽的緣分。(記者張翔翻攝) 她說,我以為在大陸喝不到最愛的台灣奶茶,其實這裡各種奶茶都超好喝的;我以為在這裡不會用拼音和簡體字生活會充滿麻煩,可現在微信、小紅書都可以直接繁轉簡;我以為離開了台灣就和會和家鄉疏離,但其實只要一小時飛機就能抵達,這座原本陌生的城市,早已成為她心之所歸的家。

Read More

〈全球探索〉新型態強權干預邏輯 中東第一擊適用台海?

川普的這次出手,展現當美國的地位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就該果斷出手,打擊敵人。圖為美國轟炸伊朗時,川普等人在白宮戰情室指揮。(路透) 蔡裕明 二0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美國出動B—2匿蹤轟炸機與潛艦巡航飛彈,以「午夜鐵鎚」(Midnight Hammer)為行動代號,對伊朗的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Isfahan)三座關鍵核子設施發動空襲。 美國總統川普當晚宣布行動「非常成功」,並警告伊朗「若再報復,將面臨更猛烈的打擊」。在伊朗方面,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Seyed Abbas Araghchi)揚言「保留一切選項」回應,並已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 不同於冷戰時期美蘇的全球對峙,如今的對抗可能結合核擴散威脅、代理人衝突與地緣的能源衝突交織呈現,形式未必是全面戰爭,卻可能長期拉鋸、外溢全球市場與安全秩序。 因此,美國武力攻擊伊朗,究竟是一次阻止核擴散的「必要之惡」,還是開啟連鎖反應的導火線?    伊朗的核武威脅是怎麼產生的?   中東的緊張局勢並不是突然出現,伊朗的核武爭議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一開始,其實是美國幫忙的。早在一九五0年代,美國透過「原子能和平計畫」協助伊朗建立核研究機構,那時候伊朗還是親美的巴勒維王朝。伊朗也在一九七0年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承諾不發展核武。直到一九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後,情勢才出現變化。一九八0年代的兩伊戰爭讓伊朗更想發展自己的核能力。德黑蘭不但恢復核設施,還在秘密進行濃縮鈾的研究。其中一個關鍵人物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可汗(A.Q. Khan)博士,他曾經將製造離心機的技術偷偷賣給伊朗。 根據二0二五年的資料,伊朗已經累積足夠數量的濃縮鈾,如果轉換成武器級的話,大約可以做出九枚核彈。雖然伊朗堅持這些都是「和平用途」,但以色列與美國逐漸拉高警戒。直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二0二五年六月十二日更罕見通過決議,認定伊朗不符合核義務,是二十年來第一次做出這樣的表態。 除了核武之外,伊朗還透過代理人勢力,把影響力擴散到整個中東。包括,多次發動攻擊以色列的真主黨、近來攻擊紅海商船的胡塞武裝組織、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透過旗下的「聖城軍」在中東各地操作恐怖攻擊行動。 而且,伊朗和敘利亞、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武裝組成所謂的「抵抗軸心」,這是一個針對以色列與美國的鬆散聯盟,目的在於抗衡西方影響力。這些能力與作為,已讓包括美國與中東及周邊國家提高警覺與關注。  新型態的強權干預邏輯   許多人可能會問,美國這次空襲伊朗核設施,究竟合法嗎?這場行動有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授權?是否違反了國際法?但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早已變得不那麼單純。 美國在以色列攻擊伊朗後,再補上一刀的理由相當直接,就是防止伊朗發展核武,保護以色列安全,避免中東局勢進一步失控。但這類說法背後,其實代表了一種「新型干預邏輯」。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被視為潛在威脅,只要情勢足夠緊急,即使沒有聯合國的正式授權,也可以直接動武。 這種做法,其實牽涉到國際關係理論對干預的不同解釋。在理論上,干預可分為「和平型干預」或「武力型干預」。和平型干預,可以是聯合國斡旋、預防外交或人道救援,武力型干預則是一國在未經當事國同意下,跨越主權邊界以武力改變其政策或權力結構。 而美國這次的行動,正好符合後者中最具爭議的一種:預防性干預,也就是先發制人的攻擊。這類干預原本應受到《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的限制,僅在遭到「武裝攻擊」時才能自衛。但美國選擇詮釋為「擴張性自衛」,主張若威脅已接近臨界點,就可先行動。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在建立一種「強權定義紅線」的新秩序。 美國出動B-2匿蹤轟炸機與潛艦巡航飛彈,以「午夜鐵鎚」為行動代號攻擊伊朗。 (路透,資料照)  中東「新冷戰」的邏輯與現實   美國總統川普在二0二四年再次競選時,多次強調要讓美國遠離「愚蠢且無止盡的戰爭」,並重申他在二0一六年首次當選時的承諾,減少海外軍事干預並聚焦美國本土利益。川普的這次出手,與其說是背離競選時的「不干預」原則,更是展現當美國的地位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就該果斷出手,打擊敵人,防止局勢惡化。 過去幾年,中東不再只是地區衝突的舞台,而已成為美中俄三大強權角力的延伸與代理戰場。從中國加強與伊朗的合作,到俄羅斯在軍事上支持伊朗與敘利亞,再到美國與以色列及沙烏地阿拉伯的重組與對抗,可以看到中東局勢正快速轉變,一場「新冷戰」正在成形。 二0二一年,中國與伊朗簽署一份為期二十五年的《全面合作協議》,承諾未來將在能源、基建、金融等領域投資四千億美元,意圖突破美國對伊朗的孤立政策。而在軍事領域,俄羅斯與伊朗合作密切,特別是無人機(如Shahed-136)的開發與部署,成為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重要工具。反過來,當以色列對伊朗無人機工廠進行空襲時,俄軍的無人機攻勢也明顯減弱,顯示出「烏克蘭前線」與「中東後方」彼此互為支撐。 此外,荷姆茲海峽依舊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通道之一,每日有超過兩千萬桶石油經由此地運送,占全球液體燃料消費的百分之二十。伊朗多次威脅要封鎖此水道,這種地緣風險成為左右全球油價的關鍵因素。 同時,在紅海另一端,葉門的胡塞武裝頻繁襲擊商船,使許多船隻被迫繞道非洲南端航行,影響全球百分之十五的海上貿易。這些動作凸顯出能源與航道安全,已不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一種「地緣經濟武器化」的新型態戰略。換句話而言,倘若中東情勢再趨惡化,中東恐逐漸由「熱點衝突」轉變為大國對抗場域,類似冷戰時期的代理人對抗格局正重新浮現。 美國在以色列攻擊伊朗後,再補上一刀的理由相當直接,就是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圖為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左)、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說明美國轟炸伊朗的核設施。(路透)  中國是否會從先發制人到紅線打擊?   從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到美國以「防止核擴散」為由展開未經聯合國授權的空襲,這次中東局勢凸顯出一個新的「強權干預邏輯」,只要一國主觀認定對手跨越某條「紅線」,便可主張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這不僅顛覆傳統的集體安全機制,更對亞太安全局勢帶來深遠警示。 對台灣而言必須思考的是,中國是否也會發展出類似「紅線打擊邏輯」的行動模式?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曾在二0二四年九月宣稱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國劃出的四條紅線,其中「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但是這條「紅線」卻模糊其內容,這與以色列在多年來模糊定義「核門檻」卻又堅持「必要時將先發制人」的戰略極為相似。 而先發制人的第一擊目標可能會在哪裡?美國陸戰隊主責軍事設施及後勤的副司令斯卡倫卡(Stephen Sklenka)日前表示,「在與中國發生的任何衝突中,第一擊都會瞄準我們的基礎設施,而不是我們的步兵或航空部隊」。 中國在今年四月代號名為「海峽雷霆—2025A」的演習當中,即首次利用號稱「越海殺器」的遠程火箭炮,模擬隔著台灣海峽直接摧毀台灣的港口與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設施。也就是說,戰場的第一線可能由兵力前線,轉移至社會命脈或系統中樞。 美國出動B—2轟炸機打擊伊朗核設施,已在印太地區釋出美國並未退回孤立主義的戰略信號,在國家利益與盟友安全受威脅時仍會果斷出手。儘管如此,台灣仍不可過度依賴外部的承諾,反倒應更為強化「平戰轉換」的社會韌性。 (作者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

Read More

川普稱巨大勝利 北約允軍費升為GDP5%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包括美總統川普等32個成員國領導人合影。據法新社報導,為避免川普在峰會上「暴走」,北約早已處處留心,包括將北約破紀錄的國防開支成果歸功於川普,還刻意讓會議簡短扼要。(路透) 記者康子仁∕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二十五日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高峰會中,與盟國言歸於好,並稱北約允二0三五年前提高軍費協議,是「每一個人的巨大勝利」。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擬定的協議中,卅二個成員國將允諾二0三五年之前把國防開支提升到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五%,川普看起來對此相當讚賞。比利時總理德威弗表示,在一個非常艱難時代,歐洲必須肩負起自身安全的責任。 川普表示,這是每一個人的巨大勝利,很快就會達到平等,不得不如此。多年以來一直要求他們提升到五%,他們將提升到五%,這是非常重大消息。 法新社報導,為讓善變的川普如期與會,這場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峰會每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不僅縮短正式會議,還安排他下榻荷蘭王宮。 川普於自家社群媒體「真實社群」平台發文寫道:在美麗的荷蘭展開這一天。國王和王后高雅出眾,我們的早餐會議很棒!

Read More

12天戰爭還沒完…以伊違反停火又互轟

  以伊同意停火幾小時後,以色列又遭伊朗發射飛彈攻擊。(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以色列與伊朗二十四日同意停火,以終結兩國歷時十二天的戰爭。但幾小時後,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表示,伊朗違反停火協議發射飛彈,他已下令以軍打擊伊朗首都德黑蘭。 對此,美國總統川普在前往荷蘭海牙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前發表講話,對以、伊兩國持續向對方發動攻擊表達失望,要求以色列立刻命令飛行員折返,不得違反停火。 圖為從耶路撒冷上空掠過的飛彈。 (路透) 川普表示:「他們違反停火,而以色列也違反了。」他補充道:「我對以色列很不滿。」 以色列十三日對伊朗發起轟炸行動,而稍早以色列才剛表示,在實現轟炸行動所有目標後,停火協議已生效。 在此之前,川普宣布,以伊之間一項分階段的二十四小時停火進程將於格林威治時間二十四日四時展開。以色列表示同意停火;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則說,若以色列停止攻擊,伊朗也會收手。 伊朗清晨對以色列發動最後一波飛彈攻擊,以色列則在黎明前針對伊朗多處發動空襲,隨後雙方接受停火提案。 但幾小時後,伊朗違反停火協議發射飛彈。以色列軍方表示,在偵測到伊朗發射飛彈後,正努力加以擊落。但伊朗矢口否認,並反控以色列在川普宣布停火後發動攻擊。 對此,卡茲表示:「鑑於伊朗公然違反美國總統宣布的停火協議,朝以色列發射飛彈,同時,根據以色列政府將強力回應任何違反停火行為的政策,我已指示以色列國防軍…繼續鎖定德黑蘭政權資產及恐怖主義基礎設施,實施高強度打擊。」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伊朗軍方「迫使」以色列「單方面」停火,但伊朗軍方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以應對「任何侵略行為」。

Read More

炸伊3核設施 美:徹底摧毀

伊朗主要核設施福爾多燃料濃縮廠遭美國「滿載炸彈」襲擊。(路透) 記者王誌成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在當地時間二十一日對伊朗三個核設施發動攻擊。美國總統川普形容這是「非常成功的攻擊」,且美軍的飛機安全返航;這次攻擊已經摧毀伊朗的主要核濃縮設施,伊朗現在必須「講和」,否則將面臨更猛烈的攻擊。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文表示震驚,呼籲成員國緩和緊張局勢,並依據聯合國憲章與國際法履行各項義務。伊朗官媒隨後則表示,在中東地區的每一名美國公民或是軍事人員均已成為攻擊目標。 川普在自家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發文,宣布「我們已成功完成對伊朗三個核設施的攻擊行動,包括福爾多、納坦茲及伊斯法罕」,目前所有飛機皆已離開伊朗空域,正安全返航。「中東的惡霸伊朗,現在必須講和;若他們不這樣做,未來將面臨更猛烈且更加輕而易舉的攻擊」。 美國總統川普發表全國演說,指美國的空襲已「徹底且完全摧毀」伊朗主要的核濃縮設施。(路透)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之後也針對美軍稍早空襲伊朗核子設施的行動進行簡報。他表示,美國對伊朗關鍵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後,伊朗核子野心已經被「徹底摧毀」。 美國把這次空襲伊朗的軍事打擊稱為「午夜重錘行動」,為美國史上最大B─2轟炸機任務,以及首次實戰使用的「巨型鑽地彈」。行動期間,伊朗毫無所覺,戰機並未起飛。 美軍參謀聯席會議主席凱恩表示,,超過一百二十五架美國戰機參與這次任務,包括B─2轟炸機、多個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編隊、數十架空中加油機、潛艇、情監偵機及數百名維護和作戰專業人員等。 赫格塞斯指出,許多總統「都夢想對伊朗核計畫進行最後一擊,但在川普之前,沒有人能夠做到」。 一名新聞主播在伊朗國家電視台表示,「川普先生,是你挑起的,我們將結束它」。於節目中還播放美國在中東軍事基地的圖表,標題寫上了「在伊朗射程之內」。伊朗強硬派議員哈米德拉塞伊認為,伊朗應該對美方轟炸行為作出強力回應。 古特瑞斯表示,美國轟炸伊朗三處核子設施是「危險的升溫行徑」,對美國向伊朗動用武力深感憂慮,「這讓一個已瀕臨懸崖邊緣地區局勢危險升溫,也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直接威脅。這場衝突迅速失控的風險日益增加,可能為平民百姓、中東地區乃至全世界帶來災難性後果」。  

Read More

陸譴責美襲擊伊朗核設施

以色列特拉維夫遭到伊朗飛彈攻擊,民眾緊急疏散。(路透) 記者王誌成綜合外電報導 大陸外交部二十二日針對美國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說,陸方強烈譴責美方襲擊伊朗,攻擊國際原子能總署監管下的核設施;美方此舉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及國際法,加劇中東緊張局勢。陸方呼籲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盡快停火,開啟對話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在證實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後,世界各國領袖反應不一。英國商業暨貿易大臣雷諾茲表示,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之前,英國並未接獲美方要求使用其在印度洋的狄耶戈加西亞基地來發動攻擊,但英方在美軍攻擊行動前已獲得通報。 紐西蘭外長皮特斯發布聲明稱,「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令人極其擔憂,應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強烈支持採取外交手段化解衝突,呼籲各方重返談判桌。澳洲政府發言人說,伊朗核計畫和彈道飛彈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呼籲緩和緊張局勢、諸外交展開對話。 墨西哥外交部則呼籲,中東衝突相關各方展開外交對話,以促進和平;委內瑞拉外長希爾則譴責美國對伊朗的軍事侵略,並要求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古巴總統狄亞士則強烈譴責美國轟炸伊朗核設施之舉。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則說,陸方強烈譴責美方襲擊伊朗,攻擊「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管下的核設施」。美方此舉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法,加劇中東緊張局勢。陸方呼籲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盡快停火。

Read More

紅十字會憂美轟伊釀不可逆戰爭

美B-2轟炸機參與對伊朗核設施攻擊行動。這款轟炸機可搭載專家認為適合攻擊這類目標的巨型炸彈。(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空襲伊朗境內核子設施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主席艾格爾二十二日表示,中東地區軍事緊張升級,可能引發後果不可逆轉的戰爭。 艾格爾聲明指出:「中東地區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加劇和蔓延,恐使該區域乃至全世界,陷入一場後果不可逆轉的戰爭。」 一位美國官員說,更多美國使領館人員於週末撤離伊拉克,這是在「區域緊張局勢」下持續縮減使領館人員的措施之一。 這名美國官員表示:「更多人員於二十一、二十二日離開伊拉克,這是我們持續精簡人事行動的一環。」 官媒巴林新聞社報導,基於區域情勢與當前事態發展,「各部會及政府機構將啟動遠距工作機制,居家辦公的比例有七成」。 另一方面,美國於中東地區最大軍事基地的所在地卡達,相關當局表示,擔心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後將引發嚴重後果。 卡達外交部透過聲明示警,「目前該地區情勢危險升級,可能在區域及國際層面引發災難性後果…呼籲各方展現智慧與克制,並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此外,沙烏地阿拉伯也對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一事表達「高度關切」。 沙烏地外交部於社群媒體J平台發文:「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高度關切親密友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事態發展,尤其是美國攻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波灣戰火再起 只因伊朗核武?

崔進揆 尼坦雅胡(圖)利用打擊伊朗核設施,藉以轉移國內政治焦點,也是發動對伊朗攻擊的重要原因之一。(路透) 以色列六月十三日對伊朗發動「崛起雄獅」奇襲行動,雙方隔空交火數日,伊朗多位軍事將領、科學家遇襲身亡,部分核設施被毀;以色列特拉維夫、海法等多處遭到空襲,兩方戰損持續擴大。戰火牽動區域核威脅及國際能源安全,大國介入調停降溫或參戰?全球關注。 以色列攻擊伊朗,主要目標在摧毀伊朗的核基礎設施;事實上,以色列向來高度關注周邊國家是否擁有核武。一九八一年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就曾發動「巴比倫行動」空襲伊拉克的核子反應爐;二00七年,以軍也曾發起空襲敘利亞核子反應爐的行動。  以色列、伊朗各有內部困境 此次以伊衝突,正值美國與伊朗核協議談判陷入膠著,國際間對伊朗是否將核原料用來製造核武看法分歧。伊朗雖堅稱核設施僅為和平使用、不發展核武,但以色列卻自行判斷伊朗「核武開發已到關鍵時刻」、「構成以色列的生存威脅」,決定先發制人。 以色列、伊朗關係交惡,始於一九七九的伊朗革命。伊斯蘭神權體制上台後,強調反西方國家干預,對西方國家在中東的代理人以色列採取敵對態度;二00五年,伊朗極端保守派總統艾馬丹加甚至還說過要讓以色列「從地球消失」。 從以色列的政情觀察,與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戰火還在持續,國內多數民意希望以拯救人質、終結戰爭為當務之急,但總理尼坦雅胡把目標設定在對巴勒斯坦伊斯蘭反抗組織哈瑪斯的「全面勝利」。 其次,尼坦雅胡近年身陷貪腐醜聞,反對派持續醞釀解散國會、提前改選,尼坦雅胡執政聯盟也面臨倒台危機。尼坦雅胡利用打擊伊朗核設施,藉以轉移國內政治焦點,也是發動對伊朗攻擊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伊朗,被國際經濟制裁長達四十七年,近年更陷於經濟凋敝、高通貨膨脹等困境。二0二四年總統大選,改革派的裴澤斯基安主打振興經濟並勝選,就反映出民意希望先改善經濟;伊朗此時願與美國恢復核協議談判,也是希望早日解除經濟制裁。 伊朗被斬首刺殺的高階將領、科學家,多人都是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圖)的親信、智囊團。(路透)  多位哈米尼親信 遭以國刺殺 伊朗的內憂,除了經濟,還有人權、女權爭議。二0二二年九月,一位庫德族女子瑪莎‧艾米尼,因為服儀問題被宗教警察逮捕後,卻於拘留期間死亡,引發伊朗各地街頭抗議,但伊朗政府當時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也引發不滿。 以伊隔空駁火逾一週,伊朗被斬首刺殺的高階將領、科學家,多人都是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的親信、智囊團。伊朗領導核心的權力正在快速真空化,已對神權體制造成極大危機。 其實,在以色列攻擊伊朗之前,中東局勢已出現劇烈變化。自二0二三年爆發加薩戰事以來,以色列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對象包括巴勒斯坦的哈瑪斯組織、黎巴嫩真主黨、葉門叛軍「青年運動」(又譯胡塞武裝組織),乃至於敘利亞阿塞德政權時期的什葉派民兵等。 這些被稱之為「抵抗軸心」的重要成員,都是伊朗在阿拉伯半島的政治、軍事盟友。以色列軍事打擊行動,已經明顯削弱了「抵抗軸心」力量;走極右路線的尼坦雅胡執政聯盟認為,此時正是釜底抽薪、根除伊朗威脅的最佳時機。 川普五月中東行首站就訪問沙國,並達成多項投資、採購協議。圖為今年五月十四日川普在沙烏地阿拉伯會晤沙國王儲沙爾曼和敘利亞總統夏拉。(路透)  以國威脅盡失 確立中東強權 中東新局勢已逐漸明朗,伊朗的影響力明顯受挫,由伊朗向西延伸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所串起的「什葉新月集團」力量已大不如前;以色列的區域強權地位已然確立,而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力則在大幅提升。 美國在二00三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遜尼派的海珊政權後,也開啟了伊朗什葉派勢力進入阿拉伯半島的契機。此後的二十年間,伊朗整合中東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形成的「什葉新月集團」,加上葉門的「青年運動」,持續對美國支持的以色列打起代理人戰爭。 如今,以伊朗為核心的「什葉新月集團」,已難再對以色列造成威脅;以色列在中東的區域強權地位確立。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俄談判安排在沙烏地阿拉伯;川普五月中東行首站就訪問沙國,並達成多項投資、採購協議,沙國的地位亦獲大幅提升。 對美國而言,全球戰略重心在印太地區,中東的重要性雖不如印太,但中東是生產石油、天然氣重鎮,也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能源的替代來源地,再加上中國大陸積極在中東擴展影響力,美國居於自己及西方國家戰略利益,基本上還是希望維持中東區域穩定。  中東戰火 陸俄都不希望升級 對中國大陸來說,中東海灣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站,並已投入諸多重要基礎建設。伊朗是中國大陸重要的石油、天然氣供應國,中國大陸亦未加入國際制裁伊朗的行列,雙方還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停火、對話、促和中東區域穩定,也攸關中國大陸利益。 至於俄羅斯,自冷戰結束後,在中東的影響力就逐步下降。俄羅斯與伊朗今年一月才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伊朗的防空系統也是由俄羅斯所提供。伊朗是俄羅斯對中東事務保持影響力的關鍵國家,俄方亦不希望衝突升級,強調伊核問題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 最後,從以、伊戰火看區域的阿拉伯國家態度。長期以來,阿拉伯國家與伊朗有教派分歧與地緣政治利衝突,但近年來在中國大陸斡旋下,關係逐步接觸、改善、和解,甚至還舉行海上聯合軍演。 美國三航母大軍壓鎮,波灣局勢山雨欲來。區域阿拉伯國家已聯合發聲,疾呼停火止戰,外交解決。海灣國家對美國很重要,美國若參戰,必然要考量會波及中東國家;而以色列在軍事安全與經濟的地緣上,也必須顧及阿拉伯國家的期待。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崔進揆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川普2週內決定是否打伊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川普將於2週內決定是否對伊朗採取行動。 (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綜合報導 以色列與伊朗持續交戰,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將於未來二週決定是否加入以色列對伊朗採取行動,國際油價聞訊回跌,亞洲股市則走勢不一。 外媒報導,外界臆測川普將加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但他表示,將在未來二週內決定美國是否採取行動。這為透過外交手段結束以伊交戰態勢提供機會。 儘管在憂心升級的恐懼中,局勢緊繃,然而,川普的發言顯示,這場危機可能得以避免演變成中東敵對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歐洲外交官員二十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伊朗官員舉行會談。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引述川普聲明表示,鑒於近期和伊朗展開談判的可能性相當高,但也有可能不會談判,他將於二週內決定是否對伊朗採取行動。 SPI資產管理公司策略師殷尼斯認為,川普總統二週的思考窗口,以決定是否加入以色列對伊朗的戰爭,並不是冷靜期,而是一個滴答作響的動盪時鐘。 美股十九日適逢六月節休市一天,亞股二十日走勢不一。香港、台北及首爾股市收漲,東京股市則收跌,日本米價飆漲引發核心通膨加速,在下月選舉前,對日本首相石破茂帶來挑戰。至於其他亞股,上海、雪梨、馬尼拉及新加坡股市收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