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成大南工電機、電子、建築科等二年級學生發揮創意,將性平議題、閱讀素養,藝術史與家鄉意象融入海報創作,跨領域的詩與畫結合迸出新火花,學生由校園走出校外,在圍讀珈琲空間進行「府城遇見詩—成大南工詩畫海報展」,展期至六月廿三日止。
教育部一0八課綱訂定十九項教育議題,其中性平教育為成大南工推動重點之一,教務處長期投入跨領域、群科教案開發,性平教育如何與美術、國文教學結合?美術教師從台灣藝術史入手,介紹台灣女性藝術家,也讓學生思考日治時期女性處境與定位。並提供學生數位學習網站,例如北美館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台灣女性藝術家、或以台灣女性主題藝術品作為研究方向。
學生透過學習單整理藝術家的生平、作品風格用色,並以二創畫作來向藝術家致敬。另結合國文訓練與閱讀素養,引導學生以關鍵字思考創作一首短詩給所研究的對象,並使用網路設計平台將詩與畫整合,成為充滿創意的台灣藝術史系列海報,例如第一名的「四草景」、第二名「梅‧虎」等廿二件作品。
學生亦將眼光從過往歷史轉往當代,應用之前課程研究方法,擬定與自身相關的台灣意象,並自訂兩組台灣色彩結合文案寫作方法,詮釋出個人的「台灣意象」。
學生取材廣泛,從家鄉台南、高雄遠至花東、台北意象,主題從風景名勝、地方特產到原住民、新住民的身分認同,方向多元。美術科教師潘家欣表示,意象即觀點,透過描寫與確認自己的台灣意象,學生能更理解自己來自何方,也更能體悟多元族群與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