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團隊助美研究苯汙染 登國際期刊

成大測量系教授吳治達(中)團隊協助美國德州休士頓社區進行當地苯汙染的地理人工智慧分析,獲得肯定。(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測量與空間資訊學系教授吳治達團隊利用地理人工智慧,協助美國德州休士頓社區分析當地汙染物苯的來源,獲得美方的肯定,該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研究指出,苯被認為會提高人類血癌發生率,與肺癌及大腸癌也相關,如果生活在車流量大的公路、工業區、加油站旁,相對接觸苯的機會大增。

成大指出,團隊成員除了測量系教授吳治達,還有成大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陳秀玲、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景觀設計及都市計畫學系教授Galen D. Newman、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龍世俊與成大測量系博士生Aji Kusmaning Asri等,目前仍在分析德州達拉斯地區的汙染。

吳治達表示,苯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認為致癌物,而台灣發生率高的癌症在各方努力下,近年都有降低趨勢,但血癌、肺癌等卻不降反升,可能與環境汙染有關,而根據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顯示,血癌的發生率以北部及高雄等地較高,北部可能與人口密集、汽機車排放量大有關,高雄則與石化工業區相關。

高雄小港區石化廠林立,血癌發生機率較一般人高。(成大提供)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博士生王琬茹表示,苯已被證實與血癌發生有關,石化工業區的主要排放汙染物包括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等,研究顯示,住在高雄石化工業區附近民眾血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一點五四倍,而附近兒童與青少年的血癌發生率則是一般的一點二一倍。最新的研究並將苯暴露與肺癌及大腸癌連結,發現肺癌死亡率會增加百分之一點五,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百分之一點二、死亡率增加百分之零點八。

吳治達表示,不僅石化工業區有苯汙染,像是加油站的油氣、高速公路或高架道路龐大的車流,也都會產生苯,而根據地理人工智慧的分析,建議距離加油站至少兩公里以上、距高速公路至少一公里以上,苯的汙染才會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