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首創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

桃園執行全球首創「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城市環境治理新模式。(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加強城市環境治理,桃園市政府以機器視覺技術全球首創「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該系統包含七個AI影像辨識子系統,並全面應用於空氣品質與河川水質保護、環境衛生及機車噪音管制上,每年提高稽查效率達百分之五十五。

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自一一二年市長張善政提出「智慧桃園」政策,環保局依業務特性積極發展AI影像辨識技術,迄今陸續完成七項AI影像辨識子系統,包含施工揚塵辨識、機動車輛智慧偵測辨識、判煙辨識、水色辨識、環境衛生辨識、營建路污辨識及改裝排氣管辨識等,並結合空品感測器物聯網、水質物聯網及聲音照相等科技,作為空氣品質、河川水質、環境衛生及機車噪音等四大領域的稽查管制,桃園率全球之先以「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開啟城市環境治理的新篇章。

桃園執行全球首創「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城市環境治理新模式。(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這套系統以機器視覺的即時監控與辨識來取代人力,準確率達百分之八十,每件陳情案約可節省三十-四十五分鐘時間。若經辨識到異常狀況,系統自動以LINE或影像進行告警,有效提升百分之五十五稽查效率。透過這種人機合作的模式,自一一二年一月至一一三年四月已裁處違規案件達一千四百萬元。此系統除可遏阻廠商違規外,也讓企業落實自主管理。

環保局指出,「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執行後,比對一0九至一一一年三年的平均數據,大氣中硫氧化物濃度改善百分之三十七、氧化物改善百分之六及空品不良日數減少百分之二十三,河川生化需氧量改善百分之六點四。另比對設置前後,亂丟垃圾的陳情數量下降百分之五十一且可減少百分之三十九衛生稽查人力,另靜桃計畫後噪音陳情數量也下降百分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