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下旬,正當台灣因為國會改革方案在立法院朝野惡鬥不可開交之際,中國大陸、日本、南韓三國領導人也正舉行高峰會,三方表示將加速協商自由貿易協定(FTA);幾天之後,大陸宣布第二批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清單。兩相對照,台灣的執政黨囿於意識型態導致兩岸關係惡化,進而損害兩岸經貿關係,陸日韓卻能暫擱政治紛爭,爭取相互之間的最大經貿利益;令人不禁想問,日韓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此次陸日韓峰會是相隔四年之久重新恢復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理尹錫悅在會後的聯合聲明中,刻意迴避以具體字句提及台海、北韓無核化等敏感政治議題。聲明中也表明將進一步推進三國合作,認為三國在經貿領域的共同努力對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發揮重要作用,三國將加快FTA談判。聯合聲明還列出三國在人文交流、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經貿、公衛與高齡化社會、科技與數位轉型、救災與安全等六大領域的合作。
質言之,陸日韓三國其實還存在著許多政治、安全等議題歧見,甚至衝擊經貿領域;例如二0一七年大陸因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而對南韓採取貿易制裁。但是,此次峰會卻不受政治、安全爭議阻礙,幾乎完全著重在相互合作層面,特別是經貿領域的合作。
更進一步來看,陸日韓三國雖然都已是二0二二年生效的RCEP成員,但仍將推動陸日韓FTA。根據日經新聞報導,陸日韓FTA的自由化程度將更高於RCEP;另根據南韓《中央日報》報導,尹錫悅甚至在峰會中指出,陸日韓之間的企業投資是三國關係的安全閥。顯然,日韓都已體認,強化經貿關係可作為日韓與大陸之間緩和政治緊張的潤滑劑,甚至是安全保障,這與民進黨的觀念完全南轅北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韓都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盟友,但是在美陸貿易戰持續升級之際,卻走自己的路與大陸大談經貿合作。甚至,美國雖然在政治、安全等議題與大陸針鋒相對,但四月份美陸密集舉行雙邊財長、經濟金融工作小組會議;日前《紐約時報》一篇專欄評論總結:當大家都在談論「脫鉤」,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仍然緊密相連。由是觀之,與大陸經貿合作、往來,豈能膝射式地以「舔共」、「跪著賺」抹紅之?
再把眼光放到歐洲,四月上旬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中國大陸、五月上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回訪法國;馬克宏毫不諱言地指出,法國與大陸有貿易關係,法國需要與大陸合作。四月中旬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中國大陸,隨行的德國企業界人士包括西門子、賓士、默克、虜伯等全球知名企業領袖,蕭茲訪問大陸的主要目的不言可喻。
反觀兩岸經貿關係,過去八年蔡英文執政時期兩岸ECFA陷入大陸片面終止境地;去年起大陸祭出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反制手段,陸續宣布減少對台ECFA早收關稅減讓項目。日前大陸宣布第二批ECFA早收關稅減讓項目之後,工商協進會呼籲政府循適當管道與大陸溝通,不知賴政府聽到企業界的呼聲了沒?
持平而論,政治與經濟確實很難脫鉤,不僅兩岸如此,大陸與美國、日本、南韓、法國、德國亦復如此。問題在於,這些國家都能與大陸擱置政治爭議、加強經貿合作,兩岸為何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