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復建 專家建議採河谷高架

台中市前都發局長何肇喜和建築師莊震霆認為,中橫復建採取沿河谷高架闢建道路是較為可行的方式。(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橫公路台八線谷關段自九二一大地震後中斷逾二十四年,行政院二月正式通過「台八線三十六K至六十二K(含台八甲線)谷關至德基段復建可行性研究」,將進入綜合規畫階段,並於環境影響評估通過及地質確定穩定及安全後,研議啟動計畫。對此,建築師、台中市都市發展局前局長何肇喜和旅居大陸多年的建築師莊震霆都認為,採取沿河谷高架闢建道路是較可行的方式。

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去年九月到東勢視察「台八線谷關至德基段」復建計畫,以台八線中橫便道雙向通行方案為優選方案,新建九座橋梁、六座隧道。鄭文燦說,施工長度約二十四公里,分東、西兩段修復,總經費超過二百零六億元,前期規畫五年、八年施工,最快十三年可全面通車。

莊震霆表示,依多年經驗,沿山壁修建道路經常易因氣候、地震而使道路中斷,是較不可行的方式,在大陸許多山區都是在河谷中打基樁高架興建道路,即使遇山崩,土石滑落到河谷中,也會使基樁更為穩固,而不是讓道路被破壞。他表示,若中橫復建要花一千億元,這種方式只要三百億元,而且速度快。

何肇喜說,台灣興建國道六號就是這種做法,但因為要在山谷中打樁並高於地面二十至二十二公尺,造價會貴一些。以往沿山壁興建道路,興建時大量的土石就推入河谷中,不僅邊坡植被被破壞,還會因大雨來時,形成土石流,對生態的影響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