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永康區復興社區發展協會和復興里辦公處籌備彩繪九百個奶粉罐燈籠,中秋點燈活動時,將全掛在永康公園的三座蓮花池邊,點燃大家年少時的情懷。籌備此活動的彩繪老師黃佐民期望今秋一起來點燈。
永康區復興里一直以來是個沒有眷村卻很像眷村的地方,如今的榮民多已年老,但榮眷們和二代卻仍懷抱著童年的許多美好記憶,曾擔任復興里長多年的市議員李鎮國眼看著老兵凋零,為喚起、凝結大家點燃一盞年少情懷的念想,由李鎮國服務處策劃一場中秋點燈活動,市府相關單位和永康區公所也加入協辦。
負責籌備的老師黃佐民表示,回顧四、五十年前的台灣物質缺乏,每逢燈會佳節,孩童們就以奶粉罐等鐵罐容器自製燈籠,先在罐身以鐵鎚釘子打下數個孔洞,再用鐵絲貫穿為提把,並以油漆彩繪點綴,最後在罐內點上蠟燭,成為獨一無二的燈籠。
昔日的奶粉罐,照亮一顆顆童趣且美好的心情,也會一起結伴夜遊以歡慶佳節,中秋奶粉罐燈籠點燈活動,充滿了昔日年少的情懷,更凝聚著大家的情感。
黃佐民指出,早於唐朝就有中秋點燈的傳統習俗,此次奶粉罐燈籠也將於中秋節舉辦點燈活動,七月將由報名參加的社區展開彩繪燈籠活動,目前復興里油畫班的學員們正加緊努力為奶粉罐上底漆,以便七月發放至參與彩繪的居民手中。期望如此有歷史溫度的燈籠,再次點燃大家對這塊土地的熱愛,也能凝聚同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