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二十一日攜手跨國性的國際環境組織揭露,自俄烏戰爭以來,台灣躍升為全球第五大採購俄羅斯煤炭的國家,等於在資助戰爭,因而希望政府以國內貿易法第五條停止採購俄媒,該會不排除向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尋求溝通。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台灣跨國企業監察等團體,召開「台灣進口血汗俄煤全球第五.違背氣候人權價值」記者會,訴求台灣政府應執行「貿易法」第五條,停止向俄羅斯採購煤炭。
二0二一年另類諾貝爾獎得主暨俄羅斯環境組織「生態保衛」創辦人斯利魏雅克指出,俄烏戰爭發生已兩年多,死亡數以萬計,因應支撐俄羅斯對外侵略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就是出售化石燃料,戰爭發生以來,美、歐等國迅速禁止進口,台灣卻還在採購,等於資助戰爭、加劇苦難。
他也說,日前已前往台塑股東會陳述國際資訊與意見,但台塑沒有回應,這是很糟糕的狀況,因為等於在資助戰爭,會造成更多傷亡,應停止購買俄煤。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歐洲繼俄羅斯政策與能源分析團隊負責人李維指出,俄烏戰爭發生以來,台灣反而躍升為全球第五大採購俄羅斯煤炭的國家、占其煤炭出口量五%,購買經費達卅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一百三十一億元),平均每個台灣人購買一百四十七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七百五十元)的俄煤,成為全球人均購買俄煤第二多國。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孫興瑄指出,從二0二三年至今年四月,台灣進口俄煤共一千一百零五萬公噸,但目前只能從麥寮港輸入二百五十二萬公噸(主要由台塑使用)、從和平港輸入一百四十五萬公噸(主要由台泥使用)理解約占四成的購買企業,其他六成輸入量的購買企業需要經濟部揭露,督導訂定停止採購期程。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說,不排除向總統府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