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新青安」政策應適可而止

李沃牆

台灣央行最近的理監事會議雖未再升息,但決議加碼第六波房市管制措施,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重點是房地產。(中央社)

由財政部推出的「新青安」房貸專案,是去年總統大選期間,蔡政府為了「居住正義」所端出的政策,旨在高房價下協助民眾購屋,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在此政策優惠下,年滿十八歲的自住民眾即可申請,最高八成核貸,貸款額度上限為一千萬元、一段式機動利率目前為百分之一點七七五,寬限期五年、貸款年限長達四十年期。

在這「好康」的政策下,建商高喊「租不如買」、「淘汰房東」,立即吸引大量的無房族搶貸,還有父母以子女名義買房出租、等待寬限期結束就賣房賺價差,因而帶動房市交易量大增及房價飆漲,儼然成為炒房工具。

財政部統計自去年八月上路後,截至今年四月底的申請件數足足成長一六一倍。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底國銀房貸總餘額九兆九八二四億元,全年大增六五七九億元,是史上次高紀錄,就是拜「新青安」政策上路所致。另聯徵中心房貸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房貸件數五點四八萬件,年增百方之三十九,統計各年齡層的房貸新增樣本數資料,成長最多的竟是二十至二十五歲,房貸件數年增逾五成,其次則二十五至三十五歲,而且新增房貸中三件就有一件是新青安。

其次,配合的公股行庫提供優惠貸款,固然讓更多人買得起較貴的不動產,卻同時也對其他消費產生排擠效果。尤其在政府補貼利率與寬限期結束後,每月繳納的金額驟增,排擠效果將更為明顯。同時也造成政府長期巨額負擔,包含公股銀行減收半碼,並由內政部住宅基金額外補貼利息一碼,以及吸收央行升息的半碼。一旦寬限期到期與補貼結束,可能會有不少貸款人難以負擔,進而造成違約率大增,將對經濟產生甚大衝擊。

面對外界質疑聲浪,財政部表示,「會加強貸前審核以及貸後的稽查,目的就是要防堵運用新青安貸款的不正當作為」。此外,土銀也在財政部指示下於六月十七日邀集八大行庫前來開會討論關於新青安的人頭戶、轉租機制防弊,和新青安切結書內容如何訂定的問題。內容包括,「倘若被查到舊戶當包租公,即使沒簽切結書,也要求舊戶必須歸還政府及行庫所有的補貼利息,並且減少寬限期、縮小借款期限至二十或三十年」。

內政部最新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全國住宅價格季指數較上季上漲百分之二點二七,較前一年同季上漲百分之六點八一。在六都方面,新北市住宅價格季指數則較前季上漲百分之一點五八,較前一年同季上漲百分之六點八,為最大。綜合來看,全國及六都住宅價格季指數在近期呈現上漲走勢;而同期間的全國房貸負擔率為百分之四二點六六,房價負擔能力維持為偏低等級。

另信義房屋公布的今年第一季都會區季指數年增率,全台年增為百分之三點五六,顯示房價還在漲。還有今年五月的全國平均房屋租金上漲百分之二點六,創下近二十八年以來新高。

台灣央行最近的理監事會議雖未再升息,但決議加碼第六波房市管制措施,下調「特定地區」第二戶的貸款成數,六都與新竹縣市「二房」貸款成數從原先的七成降至六成,另宣布調升存款準備率一碼,看來也只是稍稍減低放貸銀行的風險,無助於打房。筆者以為,「新青安」政策立意雖佳,但衍生的亂象反而加深「居住不正義」,應適可而止了。(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