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中西區南門路為往來要道,路幅原本就小,當年為營造孔廟悠閒慢活氛圍,在南門路該路段設置機慢車分隔島,導致機慢車反應不及,易衝撞分隔島,且因路幅縮減,塞車狀況層出不窮;交通局回應,目前先以交通標誌及設置交通桿等方式,提醒民眾行車注意。
周嘉韋說,全台首學孔廟文化園區為台南重要觀光勝地之一,無論假日與否,都有許多人潮至此觀光朝聖,南門路又是前往南區重要必經道路,人潮、車潮相當多。
台南因巷弄繁多,旅客來台南絕大部分都選擇機慢車為交通工具,南門路原路幅就已偏小,卻僅該路段有機慢車分隔島存在,機慢車容易反應不及衝撞分隔島,也因分隔島存在,讓路幅更為縮減,導致塞車情況層出不窮。
交通局說,該案曾報文化部審議,專家學者也曾現勘評估,為維護古蹟周邊環境、景觀及交通考量下若欲施工,審慎評估施作必要性。
南門路(友愛街至府前路間)北往南快慢分隔道,長度約一一0公尺,與上游路段車道布設方式不一,為了維護交通安全,交通局在分隔島起點已增設「分道行駛」及危3標誌,為再提醒用路人注意路況,避免誤撞分隔島及汽車誤駛機車專用道,並於分隔島起點槽化區,增設交通桿及輔1標誌,希望讓用路人行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