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慈首創耳咽管中心 精準治療

耳鼻喉部主任周一帆透過內視鏡為耳咽管功能障礙病人檢查耳膜狀態。(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耳咽管中心2日揭幕,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共同揭牌,耳咽管中心為全台首創,提供受耳咽管疾病困擾的病人「全方位評估、診斷新流程、量身訂製化」精準診斷與治療。

林俊龍表示,耳咽管是比耳科、鼻科、喉科更細的專科,台中慈院成立耳咽管中心,很少有這樣的專門領域;耳鼻喉部副院長許權振說明,耳咽管是連接鼻咽部與中耳腔的構造,平常閉合,能避免鼻涕逆流或細菌傳到中耳。打呵欠、吞口水和咀嚼食物,耳咽管會打開來平衡中耳與外界的氣壓,這是耳咽管的重要功能。耳咽管功能障礙,會影響聽力和中耳健康,病人可能會經歷耳悶、聽力減退、耳脹痛等症狀,嚴重時引發中耳積水或膽脂瘤。

中慈耳鼻喉部106年從德國引進耳咽管擴張手術,診治耳咽管障礙病人數在台灣可說名列前茅,成立耳咽管中心,擴大服務這類病人。

耳咽管中心主任謝承祐表示,耳咽管功能障礙大致分為阻塞型與開放型兩種。常見搭飛機與感冒時的耳朵悶塞感就是耳咽管阻塞症狀,透過吞口水、嚼東西改善。若疾病造成持續3個月以上的耳悶漲感、聽力變差等,就屬於慢性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另一種開放型耳咽管功能障礙較少見,主要症狀是說話時會聽到回音,並能聽到自己呼吸聲,大多發生在體重快速下降或頭頸癌病人經放射線治療後組織收縮流失導致。

中慈耳咽管中心為了精準診斷耳咽管功能障礙類別,製作常見7大症狀問卷ETDQ-7中文版,,另首度從日本引進「耳咽管三合一檢測儀」,包含阻抗檢測法、音響檢查法及鼓室氣流動態檢查法。

耳鼻喉部主任周一帆指出,耳咽管功能障礙成因多樣,包括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慢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頭頸癌的電療後遺症等。耳咽管中心將共病整合治療在同一手術,5年來已治療超過8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