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正視人工流產偏高 協助降低非自願墮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面臨少子女化問題,民團5日呼籲,政府正視台灣人工流產偏高問題,參考德國及新加坡的經驗,協助降低婦女非自願墮胎。

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5日召開記者會。秘書長林朝興表示,醫界推估,台灣每年約有30萬到50萬新生兒遭被墮胎命運,約為台灣每年活產新生兒數的2到3倍,相對全球每年墮胎數約為活產數的1/3,台灣的墮胎明顯高出全球許多。

他指出,政府應積極建立針對非預期懷孕婦女的諮商輔導系統,為懷孕期面臨掙扎的女性提供諮商,降低非預期懷孕婦女的非自願墮胎。

會中邀請德國獨立專業的非營利女性諮商服務機構Profemina International的專家凱特勒分享經驗,她表示,機構每年服務超過24萬名婦女,考慮選擇人工流產原因,包括伴侶關係問題、個人生涯因素、害怕超過負荷、孩子醫療、母親醫療、財務擔憂、外人壓力等。

凱特勒說,在缺乏幫助,困境無法解決下,懷孕婦女往往被迫選擇人工流產,但若能更積極協助非預期懷孕婦女面對困境,極有可能幫助她們依意願將孩子生下來,這是可在短時間內就提升生育率的有效措施,經機構協助後約65%選擇生下孩子,且事後沒有人後悔。

林朝興指出,行政院的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編列約新台幣1200億元,只要撥出5%,積極鼓勵及補助有需要的非預期懷孕女接受諮商輔導,若每年能減少1/10的墮胎,馬上就多出2萬到3萬名新生兒。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也建議,建立人工流產通報機制,政府有效掌握人數,提出具體有效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