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儀隊擬撤出中正紀念堂體

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文化部提案三軍儀隊撤出堂體,不再站哨。圖為民眾五日下午聚集廣場,觀賞禮兵降旗儀式。(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備受各方關注,行政院五日聽取跨部會報告,文化部會中提出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體,未來勤務展示改於民主大道進行,且不再站哨的方案;政院人士五日透露,此部分不一定要送轉型正義會報處理,由國防部、文化部決定實施時間即可。 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在立法院指出,三軍儀隊如何進行操演,是由文化部主管,國防部已與文化部經過二、三次的協調,希望將三軍儀隊移到自由廣場進行操演,目前已協調得差不多,何時執行,國防部完全配合;文化部次長李靜慧日前則說,方案可能送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討論、通過。 政院人士指出,督導轉型正義會報的執行秘書、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四日聽取各部會報告轉型正義業務進度,文化部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針對三軍儀隊將撤出中正紀念堂體,未來改從勤務室走向民主大道進行勤務展示,結束後直接回到勤務室,不再站哨;至於雨備方案則是比照忠烈祠,不作勤務展示。 針對儀隊調整的部分,據悉,有委員認為這跟轉型正義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真正重要的是中正紀念堂堂體這個威權象徵的整體處理,希望未來文化部必須要在轉型正義的思考下,提出整體的規劃方向,儀隊本就不該駐紮在此處,思考方向不是只停留在儀隊的路線調整。 由於路線調整與轉型正義的目標仍有差距,並沒有觸及中正紀念堂整體規劃的核心問題,政委中林明昕要求文化部仍然必須針對這個核心問題,透過會報機制持續討論。 而民間委員也表達尊重文化部與國防部就儀隊勤務展演所提出的調整方案;至於進一步的執行方式,此部分不一定要送轉型正義會報處理,由文化部與國防部續行溝通即可。

Read More

馬:兩岸關係非兩國關係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五日在臉書貼文強調「我要非常嚴肅地提醒,民進黨不要一再玩火,置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灣安危於不顧。」賴總統應該公開且明確宣布,兩岸關係不是兩國關係,並要求各部會同調,不要再讓兩岸關係出狀況。 馬英九表示,賴清德總統就職時再度喊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且不顧外界質疑,一直在各種公開場合反覆強調。上行下效,不僅行政院長卓榮泰跟著公開講,連陸委會副主委都在廣播節目稱兩岸就是兩國,渾然忘了當初陸委會成立目的和定位。 馬英九表示,時任總統蔡英九第一次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在二0二一年的國慶致詞。當時馬就公開指出,這種說法明顯違憲。陸委會緊急出面解釋,稱蔡總統的說法其實就是「兩岸互不隸屬」,試圖淡化蔡總統的立場,讓風波沒有進一步擴大。 馬英九指出,中共建政以來,海峽兩岸就處於「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特殊狀態。他當選總統後,處理這個議題一向高度審慎,絕不容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或「兩岸實質上就是兩國」這種嚴重傷害兩岸關係的言論出現。當時陸委會在推動各項工作時,也一定會再三避免這種語言與動作,並且對其他部會與社會大眾,作出善意提醒與警告。 馬英九表示,現在民進黨政府對這些兩岸敏感議題,毫無警覺與準備,一再扭曲與蔑視憲法,極度傷害憲法的崇高地位。從近來發生的事件來看,民進黨政府處理兩岸議題完全以意識形態出發,絲毫不顧台灣人民安危,遇到危機不僅束手無策,還祭出旅遊警示嚇唬民眾,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讓事態不斷升高。 陸委會主委出面滅火,強調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這是賴政府執政至今,第一次有大陸事務相關的部會首長,明確把兩岸關係從「兩國」拉回「兩岸」。馬英九表示,這算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明顯不夠,解鈴還須繫鈴人。兩岸關係現在危機四伏,民進黨政府必須小心謹慎,才能避免肇禍,連累國家與人民。

Read More

核能延役否 朱:藍下週提案審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五日到新竹市參加第五屆參與藍青挺青年培訓營活動。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五日出席「第五屆藍青挺青年培訓營」時表示,年輕人應該要有認知,不要只聽信部分媒體或網路所講的話、就以為是事實,國民黨一直在努力做對的事情,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能跟國民黨站在一起。 「第五屆藍青挺青年培訓營」五日在新竹煙波飯店舉行,朱立倫、國民黨新竹市黨部主委李縉穎、國民黨新竹市議員吳旭豐與黃文政都到場。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五日到新竹市參加第五屆參與藍青挺青年培訓營活動。(記者曾芳蘭攝) 朱立倫說,擔任黨主席期間一直在力推讓國民黨年輕化,現在立法院各黨團就屬國民黨最年輕,在各縣市議會也是國民黨擁有最多的年輕議員。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國民黨,年輕人才是國民黨未來的希望。 朱立倫說,公共事務每一件事情都跟年輕人息息相關,新竹市是台灣高科技產業聚集的所在地,而跟高科技產業相關最重要的就是能源政策,所以下週三國民黨要在立法院委員會,提案審查核能與核電要不要延役的議題。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五日到新竹市參加第五屆參與藍青挺青年培訓營活動。(記者曾芳蘭攝) 朱立倫也說,國民黨從來沒有說喜歡核電,但當台灣的電還不夠用的時候,就應該繼續使用核電,台灣若要把核電廠關掉,條件應該是電力已經充足的時候,台灣目前還是缺電的狀況,台積電未來也會繼續擴廠,輝達還要來台灣設廠,但這些電從哪來呢?

Read More

許宇甄轟民主進步擋玩法弄權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五日指出,國會改革五法通過之後,民進黨、賴清德輸不起,無法接受非綠民意在立法院行使調查權,先是讓行政院提出覆議案,再史無前例讓四個單位提出釋憲,如今還想展開遍地烽火式的罷免,民主制度需要健全的機制來保護,而不是任由罷免被濫用。 許宇甄表示,此前選罷法修法後現行的罷免制度,已形成「罷免比當選容易」的畸形制度,罷免門檻偏低,除了會變相鼓勵罷免,讓敗選一方容易操作罷免,成為選舉的延長賽,更不利民主良善發展,且耗費國家社會資源,因此才會不分黨派,紛紛提出罷免門檻修正案。 此前內政委員會召委高金素梅排定審查「選罷法」,但民進黨團在柯建銘總召的帶領下,一早就霸占內政委員會會議室,杯葛議事運作,沒收議案討論機會,甚至軟禁議事人員,限制人身自由,民進黨為了私利,玩法弄權,成了名符其實的民主進步「擋」! 許宇甄呼籲總統賴清德、民進黨,不要再搞雙重標準。不要再搞政治意識型態操作理性、務實面對「選罷法」的修法,讓罷免制度能回歸常軌運作,不要讓少數否決多數、死人連署、抄襲名冊等荒謬現象再發生,重塑台灣民主根基。

Read More

用電量次高 夜尖峰供電穩定 台電:備轉容量不是用來衡量缺電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連日高溫悶熱,民眾不得不開冷氣消暑,加上景氣復甦工廠生產恢復,都增加用電量,五日下午二時十五分,尖峰用電四千一百零九點二萬瓩,用電量為歷史次高,備轉容量率約十點七%。 台電今年六月下旬股東會時上修今年用電高峰數字到四千一百一十九萬瓩,但原本預計是七月中下旬才會出現,未料時序才剛進入七月,七月二日下午近二時尖峰用電就來到四千一百一十八點一萬瓩,打破前年七月二十二日的紀錄,創下用電新高。 連日高溫後,台電繼本週二用電新高值,天氣還是很熱,就在五日下午二時十五分,達四千一百零九點二萬瓩,備轉容量四百四十點一萬瓩,備轉容量率約十點七%。 台電表示,五日氣溫炎熱,日尖峰比前一天略高,但因是星期五,下午負載便逐漸下降,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維持在七%。台電強調,備轉容量高低,指的是遇上機組跳機等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而非拿來衡量缺電與否,若裕度不夠,就要採取更多管制手段。 由於立委質疑,四日備轉容量率一度僅剩四點九二%,台電是否又發生花三倍價格購電情事。台電說明,當天夜尖峰最高負載發生於晚上六時五分,當時備轉容量率為六點八五%,並未啟動需求面管理手段,顯示電力充足;夜尖峰過後,用電負載將越來越低,而負載本就會因為高溫等情況而充滿變化,沒下雨、民眾開空調,自然推升用電,因此更需著重節約用電,否則電源開發再多也不夠。現在日夜尖峰、電源結構都已不同,台電預計近期就會在官網公布每日夜尖峰備轉容量。台電表示,時間帶挪移成效顯著,去年夏天夜尖峰抑低量達一百零三萬瓩,今年六月更提升到一百二十萬瓩,加上各項需求面管理、輔助服務,包含後續儲能採購量增加,都有助於夜尖峰供電裕度,確保維持穩定供電。

Read More

環長:開放討論能源 現仍非核家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有關能源問題,彭啓明五日強調,環境部歡迎開放討論,但目前遵守非核家園政策。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日前曾表示,建議可比照瑞士,以核能發電解決基載電力問題。 彭啓明五日上午出席「氣候行動與永續發展研討會」,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台灣是多元社會,總統賴清德對能源議題開放、沒說一定要怎樣,讓各種多元聲音在裡面,但截至目前,環境部遵守非核家園政策。 彭啓明說,能源議題多元討論,他每週與童子賢通電話討論,如有些算法可更精確,無既定立場,各種方式、未來新能源都可考慮,但非核家園是台灣社會過去以來長久共識,還是要遵守。 對於在野黨推核電延役,彭表示,一定要考慮核廢料怎麼處理、電廠周遭附近要有更多共識,須遵照法令規定做。 環境部五日下午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第四次會議,彭啓明表示,會議重點是就徵收碳費對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衝擊評估做報告,讓委員充分了解對產業有多大影響,就他所知的數字,衝擊評估沒有那麼大,會有一點點影響,但是很低、很低,比漲電價少很多,計算內容可能是從每公噸新台幣一百、三百、五百元或是高一點點,都有一些討論。 彭啓明指出,衝擊是有,但係數不是很高,徵收碳費對國內包含GDP的衝擊都非常低,不是因為國內收很便宜,而是全世界都是從低開始收,再逐步往上拉,主要是為了讓企業適應怎麼申報、寫自主減量計畫,並不是要收一筆錢,像抽稅一樣拿給政府用,企業先做減碳計畫,做出來可以得到很好的效益。

Read More

陸媒盯梢案 卓揆:調查局調查中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近期傳出中國大陸官媒派人盯梢台灣電視台政論節目,要求節目主題符合國台辦要求,以達「以台制台」效果。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五日質詢時質疑,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兩個月前通報此事,但政府調查進度緩慢,行政院長卓榮泰答詢時說,目前調查局立案調查中,而調查局在調查中,他不適合去詢問。 NCC主委陳耀祥表示,此案涉及陸委會、國家安全議題,相關資訊還在了解當中,目前沒有接到任何檢舉案件,沈伯洋沒有向NCC檢舉,至於沈伯洋有無跟其他人爆料,他也不清楚。

Read More

釋憲辯論 立院敲定代理人

國會職權修法釋憲案,立法院五日朝野黨團協商推派訴訟代理人,立法院長韓國瑜說明國民黨團將推派陳清秀、仉桂美,民眾黨團推派律師林石猛,民進黨不推派人選。(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憲法法庭將開庭討論國會職權修法暫時處分案,朝野黨團五日協商決定,立院推派由國民黨黨團推薦的教授陳清秀、仉桂美、民眾黨團推派律師林石猛擔任訴訟代理人。至於機關代表,藍白分別推立委翁曉玲、吳宗憲和黃國昌。 國會職權相關修法,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分別向大法官聲請釋憲與暫時處分,憲法法庭將於七月十日進行公開準備程序,立法院長韓國瑜五日召集朝野黨團協商,討論立法院三位訴訟代理人名單。 協商一開始,院長韓國瑜拿出依照慣例草擬的協商結論,除聲請釋憲的民進黨團外,建議由國民黨推派代表兩人、民眾黨推派代表一人為訴訟代理人,隨即引發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強烈不滿,質疑協商未開始就已寫好結論,他絕不接受。 國民黨團則認為,基於利益衝突迴避原則,民進黨團已是訴訟當事人,若再推派訴訟代理人,有球員兼裁判之虞。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表示,從過去到現在都有前例,既是聲請人就不該變成機關代表,才符合兩造雙方各自立場,國民黨團尊重由立法院長指派機關代表,但不能預設立場與限制。 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也質疑,聲請人、相對人進行言詞辯論時,一方主張違憲、一方主張合憲,民進黨團五十一個聲請人中,若還有人可以當機關代表,已破壞憲法訴訟最基本的結構。 朝野歷經九十分鐘的協商仍無法達成共識,韓國瑜最後裁示要交由院會處理,民進黨團抨擊此案未經立法院程序委員會排案,若以「臨時報告」方式粗暴交付表決,將再創惡例。 最後在民進黨團讓步下,朝野三黨均簽署協商結論,同意國民黨黨團推薦兩位、台灣民眾黨黨團推薦一位擔任本次聲請案(含暫時處分部分)之訴訟代理人;機關代表學者專家部分,由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各推派一位。  

Read More

立院3人對抗4機關 黃國昌質疑釋憲程序

國會職權修法釋憲及暫時處分案,立院朝野黨團協商推派訴訟代理人。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左二)質疑程序倉促,提醒立法院長韓國瑜應有嚴正態度。(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憲法法庭將開庭討論國會職權修法暫時處分案,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五日質疑程序倉促,且立法院僅委任三名訴訟代理人,立法院長韓國瑜身為立院大家長,應表達嚴正態度。 黃國昌表示,司法院憲法法庭給立法院的函很奇怪,立法院作為相對機關,竟然沒邀請機關代表,只有訴訟代理人,這完全違反過去聲請釋憲時,以立法院作為相對人的慣例。應遵守正當法律的憲法法庭,怎麼會剝奪相對人的聽審權。 黃國昌進一步說,直到五日立法院才要討論派誰擔任訴訟代理人,但到下週三開庭只剩四天準備,即便協商討論出人選,也得問對方是否願意,「是以為律師都閒閒沒事做嗎」。 他表示,除民進黨團聲請釋憲外,還有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每個機關都能委任三名律師,憲法法庭若把四個案子合併辯論審理,立法院面對四個機關時,為何委任的訴訟代理人只有三名,是要逼立法院的訴訟代理人去對抗其他十二個律師團隊嗎? 黃國昌說,他要請教憲法法庭,四天就審期間是憲法法庭的高度和正當法律程序嗎;關於此事,民眾黨團將在黨團協商時向韓國瑜提出訴求,作為立法院的大家長,應有嚴正態度。

Read More

翁曉玲:大法官現有總額應明確定義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委翁曉玲五日指出,她所提「憲法訴訟法」修正案,目的是要將憲法訴訟法中沒有明確規定現有總額定義清楚,確立未來大法官所作成的憲法法院判決,至少一定要有法定人數過半的通過(八人同意),才具有民主正當性。如任憑少數大法官就可以作成判決,不僅不符合憲法增修條文的意旨,也不符合民主原則。 翁曉玲表示,民進黨在立法院院會對她所提憲法訴訟法第四條「大法官現有總額定義」之修正案提出異議,並退回程序委員會。民進黨立法委員、親綠學者、側翼,從本週二起在網路社群、特定媒體批判本法案破壞憲政運作、妨害大法官職權行使,有違憲之虞,顯然是曲解事實,不明事理,醜化其原意。 翁曉玲指出,憲法明定大法官是十五人,目的就是在確保憲法法庭審理案件能夠涵蓋多元意見和觀點,避免少數大法官主導判決,影響裁判的質量和深度,造成公眾對大法官公信力的下降,破壞司法公信力。而現行「憲法訴訟法」作成憲法裁判基礎是大法官「現有總額」,但是對於「現有總額」,並未定義。 若遇到極端情形,十五人扣除迴避、屆滿、辭職、去職或死亡等情形,只剩五至六位,又未獲補提名時,則極少數的大法官也可以作成判決,顯然與憲法規定十五人合議審判之精神不符,而有違憲之虞。觀察外國法例,日本及法國等國家都是規定大法官出席人數必須達一定數額。 翁曉玲認為,民進黨的杯葛,顯然是不想建立制度,繼續包庇少數大法官、維護少數政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