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田
風日和煦,奼紫嫣紅,春暖花開時節,一家人興高采烈敞開心扉,手舞足蹈歡迎燕子從遠方飛回來。在屋簷梁柱上、或八角涼亭下尋找合適的房子,忙碌忙著銜泥銜草建築新巢。在夕陽餘暉裡,雙雙對對的軟語呢喃,飛掠著剪尾,彷彿一對對戀人相互依偎情話綿延,真是一幅溫馨和樂恩愛的畫面。
燕子小巧玲瓏,身子比白頭翁還小,姿態輕盈,翅膀狹長但很有勁,展翅翱翔時像一把簾刀。燕子的尾巴很奇特猶如剪刀,嘴巴又扁又短,飛行時常常長著大嘴巴,這可不是為了喝西北風,而是為了捕捉空中長翅膀昆蟲美食一頓。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亮麗,還有一對俊俏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湊成那一對活潑可愛、形影不離的情侶燕子。公燕子在枇杷樹上跳上跳下翹翹尾巴,深情回頭望去母燕子跟著親暱的「唧唧」互應著,一陣甜言密語之後,像箭快速離弓般的雙宿雙飛飛進巢中。
在庭院裡蒔花異草,爬上枇杷樹採成熟的果,就會躲起身子情不自禁的望向燕子的新家。燕子的巢像半個飯碗上面入口敞開,裡面鋪著柔細的羽毛、乾草及細軟的雜屑等物品,這樣燕子窩就會很結實,住起來很舒適了。剛孵出的雛燕渾身溼漉漉的,灰撲撲的羽毛嫩黃的小嘴,直往媽媽溫暖肚子鑽,取暖討愛的樣子真可愛。偶爾佇立廊前凝視簷際,看見嬌小玲瓏飛入飛出、嘴裡含著小蟲勤勞不輟的雙燕父母,馬不停蹄的養兒忙碌著,譜出一首正等待養育長大,夏日生命禮讚恩情不忘搖籃曲。
日復一日,每當燕媽爸叼著小蟲或穀粒飛回窩時,四隻小燕子便齊頭並進地爬向窩邊,伸展脖子張著帶有黃邊的大嘴巴,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衍然十分飢餓似的需要不斷進食才能滿足。因此育兒心切,燕媽爸只好一刻不停地外出覓食,撫育嗷嗷待哺的小寶寶。燕爸媽忙累了不停地找食物、忙身體瘦削、羽毛稀落憔悴了。辛苦總有了代價,漸漸四隻小燕子長大茁壯了,在枇杷和龍眼樹上玩耍嘻戲。看牠們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子像是穿著一件白襯衣,紅胸脯黃嘴角,圓圓的鼓轆轆眼睛安穩熟悉地看著我。
不覺地悲從中來,想起白居易寫「燕詩示劉叟」藉背親遠去的雛鳥,來諷刺世上不知報答親情的子女們,這首膾炙人口古體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雙燕父母親,看著四隻小燕子帶了雙剪似的尾巴,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於曠亮無比的天空上,「唧唧」了四聲,已由庭院的龍眼樹下,飛到郊外的青畦稻田上。四隻卻雋逸的在粼粼如穀紋,湖面橫掠依戀幾圈,最後將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蕩漾在那棵枇杷樹上,直入我的心湖,像箭一般地直衝雲霄,直衝我腦門。依稀聽到小燕勇敢的叫喊聲裡,烏雲聽到了穿透雨聲,燕父母錐心泣血的哭喊聲……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引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省;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身歷其境才能體會父母的含辛茹苦。孝親更要及時,才不會像明年春天似曾相識燕歸來時,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倫悲劇而抱憾終生。
念舊守在老家的父母,我們要和他們相守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而在外想要賺的錢財太多了,隨時多有機會來填滿我們的慾望。但孝親不能等啊!早日回家陪伴在旁做好醫療保健,生活起居晨昏定省,讓長者更安心放心,寬心落葉歸根頤養天年。而今日兒女懂得告老還鄉感恩承歡父母膝下,所作所為兒女也看在眼裡想在心裡,來日我們桑榆暮景風燭殘年時,兒女也會懂得「百行孝為先」,對父母彩衣娛親菽水承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