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持續高溫特報,不少人出現頭昏身體沒力等情況而就醫,苗栗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醫師洪皓脩提醒,夏天天氣悶熱,不僅在戶外久曬容易中暑,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溫度低、空氣不流通,也常出現愈坐愈累、煩悶困倦的「冷氣病」。
58歲張先生是假日農夫,把握週末到山區菜園澆水除草,返家後覺得整個人疲倦沒力、口乾舌燥、頭昏想吐;32歲的徐小姐平時多在商辦大樓內辦公,午後和同事們享用手搖飲、水果等下午茶後,就不時感覺疲勞頭暈、惡心、肩頸痠痛沉重。
不過究竟是中暑還是冷氣病?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醫師洪皓脩表示,在戶外工作奔波,因為持續流汗、水分補充不足,在身體散熱不及下很容易中暑,出現頭昏頭痛、體溫高、口渴、倦怠疲勞等中暑症狀。當務之急是到陰涼處休息降溫,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待穩定後可以運用中醫刮痧。
會出現冷氣病,是因為久待冷氣房,身體自發排汗散熱的功能因為毛孔收縮而減弱,低溫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也容易引發肩頸緊繃痠痛等不適。而久處於密閉通風不良的環境,是引發頭暈、胸悶、過敏反應等「冷氣病」症狀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出現冷氣病,勿將冷氣溫度調得太低,可以搭配空氣清淨機、循環扇來改善室內空氣流通及品質。隨身攜帶薄外套,則能幫助在進出冷氣房時適應溫差。出現冷氣病症狀時可藉助中藥治療來舒緩,補充足夠水分也很重要。
洪皓脩進一步說明,在炎熱天氣大口喝冷飲,或狂吃冰品瓜果消暑,容易增加腸胃負擔,造成水分、營養的代謝障礙而產生「濕氣」。初期可能僅見脹氣、腹瀉、排便黏膩等腸胃症狀,但隨著濕氣久留滯經絡關節、下半身,身體容易出現沉重困倦、水腫、白帶分泌物增多、皮膚濕疹等多種症狀。要擺脫夏天濕氣重的困擾,建議對於冰涼甜飲應淺嘗即止。並透過規律運動增加排汗與代謝,也是減少濕氣的好方法。